“槍!手槍!”
沈溪介紹道,“這可不是一般的火銃,在近處使用,射程雖不遠,但能連續發射六次!關鍵時刻能救你的命!”
“啊!?”
王陵之驚訝不已。
沈溪改良的燧發槍不過是在點火裝置上想辦法,搭配方便裝填的制式子彈,使得整個射擊流程簡單許多,只需要上彈后瞄準,扣動扳機便可,速度很快,但王陵之此前還從未見過可以連續發射的火器。
王陵之從沈溪手上接了過去,然后從槍匣里拿出手槍,仔細端詳一下,這才問道:“這東西可靠嗎?”
沈溪指點道:“瞧,這里是保險,只有打開它,才能連續發射,如果子彈打完了,可以把這東西取下來,扣動這里……裝滿子彈,再把這東西重新裝回去……”
王陵之瞪大眼睛,顯然有些不得要領。沈溪見狀搖頭,接過去演示了一下,王陵之這才大概明白過來。
此時沈溪給王陵之的防身武器,正是一把左輪手槍,配備的也是制式子彈。
雖然沈溪并非學理工,但作為幼年玩具的左輪手槍,原理簡單易懂,主要特征是槍上裝有一個轉鼓式彈倉,內有六個彈巢,槍彈裝在巢中,轉動轉輪,槍彈便可逐發對準槍管,扣動扳機會觸發彈倉聯動待發,連續進行射擊。
雖然小時候的玩具槍是塑料的,但該有的部件都有,沈溪幾乎沒什么費力氣就仿造出來了。可惜的是,由于冶金技術不過關,鑄模也有一定困難,螺旋線膛槍管非常難以制造,使得這種武器沒法批量生產。
沈溪道:“因為時間太過倉促,這種槍彈倉和槍管、槍機間的閉合存在缺陷,會明顯漏氣,導致射程太短,只能作為防身之用……你要記得,若遭遇近戰不要死拼力氣,保命要緊,不要怕顏面受損!”
王陵之再次從沈溪手里接過手槍,放回槍匣,然后看向沈溪,半晌后重重點頭,喉嚨里發出堅定的“嗯”聲,轉身而去。
……
……
太陽尚未升起,韃靼人第一輪攻勢已然發動。
如潮的韃靼騎兵,沿著“v”字型的榆溪河上下游河岸,從兩翼朝著明軍陣地沖殺過來。
黎明的曙光中,站在高臺上的沈溪,遠遠看到前方揚起漫天塵沙,以及下方黑壓壓沖刺而來的韃靼鐵騎。
“……大人,韃靼從我防線兩翼發動攻擊,人馬約在一萬左右!”傳令兵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到沈溪這里。
沈溪打量韃子的馬隊,一擺手道:“命令炮兵調轉炮口,各分出一半向兩側進行壓制性炮擊……命令火槍手以中線為基準,由塹壕向兩翼運動,一定要把韃靼人這一波進攻給壓下去!另外,命令第四道塹壕的官兵,通過交通壕進入第三道塹壕,接替防務!”
“得令!”
韃靼人上來便從兩翼發動進攻,而置正中位置于不理,乃是達延汗搞不懂沈溪命令手下清空中路的目的,打算先刺探一下明軍的反應。
張永和馬永成站在臺子下方,聽到沈溪的命令,并不覺得這樣的決策有多高明。
馬永成手腳并用爬上高臺,尖聲問道:“沈大人,你把人馬調到兩邊去了,若韃靼人從正中攻擊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