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遷、王瓊在侯勛帶人護送下,一路到了城北的鎮榆樓。
榆林衛城于正統十四年修筑,成化九年移延綏治所到榆林衛城,經歷成化二十二年和弘治五年兩次拓建,雖然不具備后世榆林衛城之雄偉,但也頗具規模。
榆林衛城北面的城墻依山而建,城門雄偉,城頭設有鎮榆樓,可以作為塔樓,登高刺探情報。
等謝遷和王瓊登上鎮榆樓,韃靼人在榆溪河南岸的兵馬已撤走,前方原野空曠無垠,城池北面的樹木幾乎被砍伐一空,如此也是防止韃靼人就地取材建造攻城器具,又或者放火燒林制造濃煙阻隔視線,城頭依稀可以看到如白練一般的榆溪河,不過只能看到模糊一片。
至于戰果如何,根本無法從城頭一探究竟,但遠遠可以看到有明軍裝束的騎兵正往城頭而來。
沒過一會兒,連之前進城通報消息的唐寅也在衛兵護送下登上巍峨的鎮榆樓。
“謝閣老、王中丞,聽說沈尚書領兵打了勝仗,韃子敗退了?”唐寅一來就迫不及待地問道,現在誰都在求證榆溪河北岸的情況。
謝遷根本就沒空搭理唐寅,目光熱切地望著前方,原野上那名過河的大明斥候正在快速接近。
王瓊微微搖頭:“暫時尚且不知,有待求證!”
“肯定是獲勝了,難怪啊……”
唐寅心中無比欣然,以他的判斷,這回必勝無疑,臉上滿是笑容,“以在下對沈尚書的了解,他故意延緩行軍進展,等韃靼人追上來,又燒船斷后,分明是故意創造如此絕境,以便讓韃靼堅定主意,舉兵進犯,最后一戰克敵!”
之前唐寅的話,謝遷未加理會,但在這話出口后,謝遷側過頭用慎重的目光打量,厲聲喝問:“你說什么?”
王瓊以為謝遷生氣了,趕緊幫忙轉圜:“伯虎并非此意。”
謝遷沒有聽王瓊的解釋,繼續道:“你是說,沈之厚撤兵路途中,故意放緩行軍速度,等韃靼人靠攏?”
唐寅有些驚疑地望了王瓊一眼。
因為之前王瓊詳細問詢過唐寅沈溪軍中的情況,他以為王瓊把什么事都告知謝遷,但現在看謝遷反應,才知道王瓊很可能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隱瞞不報。
唐寅點頭:“正是。”
謝遷的氣息隨即變得急促起來,黑著臉問道:“那也就是說,從一開始,他就設了個局,把所有人都蒙在鼓里,然后讓我們陪著他胡鬧?”
突然間,謝遷又對沈溪不滿意起來。
倒不是因為此戰的結果,而是沈溪做事的方式,他覺得自己被人利用了,而且沈溪似乎提前就預計到他的謹慎和絕情,并為此布局,這是謝遷萬萬不能忍受的。
此時北方那名明軍斥候快速接近城池,人影清晰可見,侯勛已安排人手去接應,遠遠便聽到那人大喊:“捷報!捷報!”
斥候所到之處,城頭上的大明官兵一片振奮。
但這種振奮,卻跟謝遷的氣惱形成鮮明的對比,有趣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