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遇到的雖然不是達延部主力,但也是汗庭的附庸,他們并不知道巴圖蒙克失敗的消息,當遭遇劉序和胡嵩躍統率的的明軍先鋒,以為可以占便宜,突起發難,不過好在劉序和胡嵩躍等人早有準備,戰斗從一開始就一面倒。
當沈溪得知消息時,他率領的后軍距離主戰場還有十五里左右,以胡嵩躍派人回稟的情況看,這次韃靼騎兵數量有上千人。
因為這路韃靼人馬數量較多且相對精銳,沈溪忽然意識到,這次追擊想完全一兵一卒都不折損有些困難,不過他沒做出硬性的要求,既然已短兵相接,希望完全不損失兵馬,純屬扯淡。
“加快步伐!有人來給我們送糧食和戰馬了!”沈溪下令道。
將士們一聽激動起來,從沈溪出兵追擊達延部潰兵開始,軍中馬匹就一直存在問題,因為從戰場和韃靼營地劫掠的韃靼戰馬只有兩萬多匹,并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三匹馬,長途奔襲下來馬力折損嚴重,有時候兩匹馬交替使用都恢復不過來,這讓將士感到極大的不便,再加上馬匹容易生病或者受傷,亦或者尥蹶子,還有就是需要馬運送士兵個人的武器裝備、帳篷、被褥還有換洗的衣服等,馬匹就更欠缺了。
加上后勤部門還需要專門的馬馱運糧食、彈藥和藥材,如此一來全軍上下對馬的渴求一直很旺盛。
現在那些只有兩匹馬的士兵,聽說前面有敵人,兩眼放光,不但希望能獲得戰功,更希望能取得新的戰馬。
這會兒明軍的驕傲已經到了頂點,戰場上無所畏懼,倒也不能說他們是不知者無畏,而是因為跟隨的主將是沈溪,連草原天驕巴圖蒙克親自統率的最精銳的韃靼騎兵都被擊敗,其他的部族兵馬再厲害也厲害不到哪兒去,是以才無所畏懼。
“留下輜重,分出一半人馬看守,其余人馬隨同主力出擊!”
沈溪的后軍,主要擔負運送糧草、帳篷和武器彈藥的重任,因為前方突發遭遇戰,沈溪不可能帶著大量輜重投入戰事,必須做出取舍,當然那些重要的東西,諸如加特林機槍及配屬彈藥還是要帶著的,本身這兵器的重量也沒到一匹馬載不動的地步。
沈溪下令后,全軍只用不到盞茶工夫便做好準備。
各路人馬早就商量好由誰來殿后看守輜重,后軍中哪些部隊需要加入戰場,基本都是心中有數。
這次后軍領兵者乃是沈溪這個主帥,讓全體將士更加興奮。
“沖!”
將士們好像打了雞血一樣,一群人舉起火銃叫囂著,論馬背上作戰的能力,他們自然沒法跟草原人相比,但他們卻能靠信心和爆棚的士氣彌補騎術的不足,而且他們很清楚現在韃靼人不可能組織起跟沈溪兵馬數量相當的反抗力量。
就算騎術再差,奈何手上有著領先這個時代的火器,跟的還是沈溪這樣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軍神,似乎他們只需要沖上去,便可以白得軍功。
……
……
的確如將士們料想的那般,這場戰事從一開始就沒有懸念。
雖然沈溪軍中沒有大口徑火炮開路,但因為每個士兵手上都有先進的燧發槍,且先鋒人馬在配合上無比默契,使得此番正面交戰可說是沒有遇到任何阻礙。
韃靼人在乍一交鋒之后,便發現這次遇到的明軍非同一般,不像以往印象中那樣一觸即潰,反而是結好陣勢等候他們突擊,靠連排的火槍發射,將他們沖在前面的勇士逐一擊落馬下。
等韃靼人察覺明軍火器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裝填,并且每個士兵都訓練有素,射術奇佳時,他們就知道這路明軍不是軟柿子。
如此一來韃靼人的戰斗意志迅速衰減,下一步他們遭遇到的局面,更讓他們感到恐懼,因為四面八方似乎都有明軍騎兵,而且這些明軍騎兵不是靠什么長矛或者刀劍這種原始兵器作戰,甚至連弓弩都沒有,全都拿著火器,遠遠地就開槍,聲勢完全不是一千多韃靼兵馬可以比擬的。
等胡嵩躍和劉序指揮進行反擊,將韃靼人殺得連續后退時,王陵之統領的中軍也殺奔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