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搖頭:“你的想法太過片面,就算把達延部高層全都滅了又如何?你看看這一路我們遇到多少部族?這還是我們遇到的,那些擦肩而過的呢?偌大的草原,這樣的部族實在太多太多,就算達延部被滅,草原還是會被這些部族控制,過不了幾年他們就會推舉出新的大汗,有組織地侵犯我大明邊陲,獲得他們急需的資源。”
雖然沈溪苦口婆心解釋,但胡嵩躍卻一臉茫然,顯然聽不懂這些大道理。
沈溪再道:“這么說或許太過片面,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把這些部族捏合起來,建立一個由朝廷控制的汗庭,那時會是怎樣的結果?”
胡嵩躍遲疑地問道:“那時候……他們就消停了?”
沈溪看出來了,跟一個大老粗講道理不是什么好主意,也就是他有耐心,才會對胡嵩躍說這些。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舉行一次汗部大會,從無到有建立起全新的草原秩序,讓所有草原人都以陛下為共主,讓他們做大明子民,從此之后草原就可以跟內陸進行貿易,通過等價交換獲得他們想要的資源,只有如此,草原才能做到長治久安!”沈溪道。
胡嵩躍問道:“那就是讓末將不再殺那些韃子?因為他們以后就是大明百姓了?”
“若是遇到反抗,還是要殺,但為了大局,盡量少殺或者不殺。比如這次,你們大可派人進營地勸降,等和平接收部族營地后,可以借口懲罰他們對抗朝廷天軍,照樣可以沒收部族財產,如此可以避免軍中出現傷亡。戰爭的目的其實不在于殺人,而是讓對方屈服,你這次立下大功,回去后或許會被提拔到很高的位置上,獨領一方,所以要有這方面的覺悟才是!”沈溪說道。
胡嵩躍仍舊一張苦瓜臉,顯然不太理解這些大道理。
沈溪擺了擺手:“總之這次功大于過,我也不為己甚,回去后記得收拾好陣亡將士骸骨,安慰受傷將士,不要讓士氣受到影響。之前一天行軍辛苦了,把事情處理完你也早點兒休息,明天一大早就要出發,今天的情緒別帶到明天!去吧!”
……
……
沈溪手下有個最好的地方,就是無論沈溪怎么生氣,罵他們,就算心里有意見,他們也不敢對沈溪發作。
問題便在于他們很清楚是誰給了他們現在的地位,而且有自知之明,沈溪率軍打過的戰事,以他們的能力莫說是模仿其中任何一役,就算讓他們從一開始就逃亡,估計最后都逃不脫被韃靼人全殲的命運。
當這群人發現沒有沈溪不行后,就不由把沈溪奉為神明,就算心中有怨念也只能藏著掖著。
沈溪發現這點后,心里一邊慶幸有一大群人無條件相信自己,一邊還是難免會有擔憂。
如果一直得勝還好,那所有人會永遠聽他的話,就怕一個不好遭遇敗績掉下神壇,一旦這些人的信仰崩塌,他們做出什么事可就沒人能預料了。
甚至這些人未來的走向,全在他身上背著,如此一來沈溪有著更大的壓力。
入夜后,營地內整頓工作基本完成,這個部族比之前骨多蘭那個小部族大多了,營地內本身就抽調兩千多人馬跟隨汗部打仗,本來族里還剩下一千多青壯,結果在這一戰中全軍覆沒,營地內的老弱婦孺接近六千人,在草原上這樣的部族已算得上排名靠前的大部族了。
當沈溪聽過馬九匯報,臉上呈現出些許擔憂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