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王瓊就是把他捧得高高的,謝遷心里倍感無奈!
……
……
沈溪的上奏,同時發往張家口堡,由于距離更近,確實如謝遷所言,還先延綏一步到達。
上疏沒人敢先拆閱,原原本本地呈遞到朱厚照跟前,然后由小擰子拆封,拿出厚厚一疊文稿讀給朱厚照聽。
朱厚照搓著手,好像個急躁的毛頭小子,用差不多一刻鐘聽完沈溪的上奏后,整個人歡喜得上竄下跳,連嘴巴都合不攏了。
“沈先生說話就是清楚明了,他不喜歡把上奏弄得文縐縐的,簡單易懂,而且把事情說得如此精彩,朕終于知道草原上發生什么了。”朱厚照聽了沈溪的上奏后,非常高興,興沖沖地望向旁邊的麗妃。
在沈溪上奏中,故意隱晦了一些關鍵點,壓根兒就沒承認所有計劃都是他提前設計好的。
沈溪只是把草原上遭遇到的情況予以說明,包括如何利用永謝布部殺韃靼二王子烏魯斯博羅特,再包括沈溪撤兵榆溪河遇困,并未把過錯歸于援軍沒有及時到位上。
沈溪甚至自責因為過黃河時搜集渡船耽誤了時間,加之對草原地形不熟悉走了冤枉路,才最終被韃靼人追上。
沈溪最后將榆溪河三戰的過程逐一說明。
由始至終,沈溪都沒有把責任歸到朱厚照身上,甚至對榆林衛沒有派出援軍表示理解,認為在韃靼騎兵在延綏一線邊塞襲擾的情況下,派出援軍相當于給韃靼人添菜,他說是自己主動提出穩住陣地,看戰況再決定是否有必要增派援軍。
如此一來,朱厚照心中的負罪感降到了最低點。
沈溪對于正德皇帝的心態把握得相當不錯,上疏中并沒有為整個戰局復盤,為某些人開脫。在這種時候上奏,朱厚照過了最初的冷靜期,興奮之余難免會覺得,自己在整件事中失誤不大。
麗妃跟朱厚照一起聽了沈溪上奏的內容,笑著恭維道:“沈大人的本事,真讓人驚嘆,在被那么多韃靼人圍困的情況下,還能依靠穩固的防守和凌厲的反擊取勝,想來從古自今都少有吧?”
朱厚照哈哈大笑:“歷史上好像只有霍去病,還有李靖等寥寥數人能跟沈先生并駕齊驅,且沈先生還有比他們高明的地方……”
因為朱厚照很高興,連小擰子和麗妃都不由附和地撫掌大笑,盡管他們未必真心覺得有多好笑。
朱厚照道:“沈先生提出,以夷制夷,這個想法很好,如果我們打了勝仗而什么都不做,那不出二十年,韃子又會卷土重來,不如設立一個由大明掌握的汗庭,連他們的大汗都要得到朕的冊封才能號令草原,再派人監督他們的行為,防止變生不測!”
麗妃本來并不認為沈溪的提議有多好,不過現在她既要迎合朱厚照,又要站在沈溪一邊,只得笑了笑:“沈大人高瞻遠矚,臣妾認為此計可行。”
朱厚照很高興,不但因為得到沈溪的消息,更在于他終于解開心結。
連沈溪都在為自己行軍途中指揮調度失誤而告罪,還把這次勝利歸結為絕境求生,認為被困榆溪河北岸變相激勵了士兵的斗志,才最終贏得勝利,算是錯有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