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各部族間的牧場基本之前就已有定論,所以這次劃分不過是例行公事,沈溪沒去多加干涉。
部族首領間對草場的劃分有爭議,尤其涉及原本屬于達延部的那些牧草豐美的草原,不過巴圖蒙克尚未戰死,隨時可能卷土重來,而草原又被明朝支配,他們的爭論最后也以沈溪的拍板定案結束。
這次地盤劃分中,最大的贏家是亦不剌領導的永謝布部,沈溪在河套地區給了他足夠多的草場,同時接收了很多前達延部的族人,以及附庸部族。
沈溪的想法很簡單:“只有跟巴圖蒙克有血海深仇的亦不剌才能堅定決心,抗爭到底,因為他很清楚,巴圖蒙克能容忍別人,但一定容不下他,不給亦不剌國師身份是不想如今一支獨大的兀良哈人心生抵觸,而要全力扶持以對抗巴圖蒙克,維持未來幾十年草原紛亂格局,還得是亦不剌和他的族人。”
亦不剌得到的東西太多,兀良哈的人有很大的意見。
但亦不剌到底沒有得到太師的位置,且永謝布部之前跟巴圖蒙克交戰中損失慘重,又一度替沈溪所部阻擋巴圖蒙克,使得沈溪對亦不剌的“偏袒”也得到兀良哈等部族的理解,沒人到沈溪跟前去說大明朝廷偏心。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兀良哈部對巴圖蒙克心存畏懼,現在瓜分前達延部的資產倒是挺樂呵,一旦明軍撤退,巴圖蒙克殺回來,想必報復也越慘烈,所以他們樂得不沾染這部分利益,坐視未來巴圖蒙克和亦不剌爭鋒。
分配會議結束,各部族的人先后離開,接下來他們會在九十九泉地區停留幾日,看看最新的政策,隨即便會帶著族人前往分配給他們的牧場。畢竟不是所有部族都傾部而來,如今草原邊緣地帶,比如東北方的科爾沁草原以及狼山附近的五原地區,有一些部族沒來參加大會,到時候免不了還有一番爭奪。
亦不剌選擇留下,等人走得差不多了,這才讓翻譯對沈溪道:“……多謝大明使者對我們永謝布部的關切,我們得到了草原和牲口,還有大量女人、小孩,這些都是未來部族發展的基礎,相信過個幾年,我們就可以恢復元氣。但現在最擔心的是,您領軍離開草原,巴圖蒙克殺回來,我的兵馬無法抵御巴圖蒙克的進攻。”
沈溪道:“巴圖蒙克畢竟是敗軍之將,他現在手里的兵馬,估計只有不到四千,且已失去部族,作戰物資沒辦法得到補充,短時間內無法威脅永謝布部的安全。利用這段時間,你可以在右翼三萬戶征召青壯,尤其是草原邊緣地區,有許多部族未受戰火影響,把騎兵擴充到五千甚至一萬,并非難事。亦不剌族長,你要看清楚形勢,我的兵馬不可能一直留在草原上。”
亦不剌眼睛里閃動著光芒:“問題是不但我和我的部族要擔心巴圖蒙克,中部草原這些部族同樣擔心,要是巴圖蒙克殺回來,他們要是不反抗,那短時間內達延部就會重建。另外,兀良哈部這次沒有獲得足夠的利益,要是您領軍離開后他們突然調頭攻打我們,我們將無法招架……這些情況使者臨走前應該考慮到。”
“有話請直說!”沈溪道。
亦不剌:“請給我們足夠的火器,再教我們怎么使用……甚至我們可以自行制造火器來打敗那些侵害我們部族利益的人。武裝起來后,我們才有實力跟巴圖蒙克交戰,尤其是那種“噗噗噗”的武器,聽我們部族的勇士說非常的厲害,曾在榆溪河戰場大量殺傷巴圖蒙克的人……我愿意拿族里的女人和牲口跟你交換!”
沈溪終于知道亦不剌留下來的目的是什么了,顯然他知道明軍撤離草原后,他這個懷璧之人必然會被人覬覦,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極少的兵馬,裝備最先進的武器,如同沈溪跟巴圖蒙克交戰時以弱勝強一樣。
沈溪心道:“戰爭不再需要蠻力,而需要新式武器,連亦不剌這樣的人都能看懂局勢,看來以后的作戰方式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沈溪道:“你得到的牲口和女人,算是我在汗部大會中特別為你爭取的,算是大明朝廷的賞賜……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戰爭中,你已是一敗涂地,所有一切都是我給予你的,你現在居然說要拿這些跟我交換?”
沈溪的臉色轉而變得陰冷起來,讓亦不剌有些擔憂,因為他最怕的就是得罪沈溪。
別的人他可以不在意,他現在想在草原上立足,除非找個沒人的地方慢慢發展,否則想要呼風喚雨的話,非要有沈溪的支持不可。
亦不剌緊張地解釋:“我不是這個意思……但我們現在非常虛弱,急需火器支持,如此才能幫助大明鎮守草原。”
“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