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搖頭:“太后,如今陛下不在京師,五軍都督府需要張老公爺這樣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軍政,現如今最重要的不但是及早將陛下找回,保證陛下安全,更要維持好京師的安定。”
“哦!”
張太后應了一聲,仔細想了下重重點頭:“楊卿家,你說的都很有道理,哀家也不知該如何是好,既然你覺得這么做合適,便幫哀家擬定旨意……哀家希望這件事不要驚動沈卿家,他畢竟是我大明少有的功臣!”
最后張太后說是要維護沈溪周全,但其實還是支持了楊廷和的建議,如此一來更加體現出朝廷對沈溪的不信任。
楊廷和恭敬行禮:“臣遵旨!”
……
……
有楊廷和幫忙擬定懿旨,一切都很順利。
其實楊廷和在來拜見張太后前便已有了詳細計劃,所以做起事來干凈利落,很快便處置好一切,這也是張太后最欣賞他的地方。
懿旨擬好后迅速發往宮外,雖然大明有規矩后宮不得干政,但自古以來孤兒寡母的時候太后的地位都與眾不同,張太后如今只是不垂簾聽政而已,若她有心的話,至少她有資格過問朝政,而且朝中文武都會聽她的。
尤其是在朱厚照不在京城,沒人當主心骨的時候,張太后的地位隨之凸顯,朝廷上下的事情她基本可以做主,這也跟有楊廷和、梁儲等大臣鼎力支持有關。
尤其是楊廷和,背后并不僅僅站著謝遷,還有朝中很多跟他關系密切的老臣,以及一些態度中立的文官,諸如何鑒、楊一清等人此時也都完全支持楊廷和,儼然將楊廷和當成大明宰輔看待。
就在楊廷和拿著懿旨,準備去見楊一清,商議保護皇帝以及平息地方叛亂時,沒等他出大明門,就被內閣同僚梁儲攔了下來。
梁儲鄭重其事地道:“介夫,有事想跟你商議一下,可否借一步說話?”
楊廷和急不可耐地道:“叔厚請見諒,我這邊有重要事情處置,等完成任務后,自會回來跟你說清楚。”
說著楊廷和便要往宮外走,卻被梁儲再次攔住。
此時楊廷和基本能確定梁儲前來,就是跟他說關于沈溪,以及他現在為張太后所做的事情。
梁儲在內閣排位到底在楊廷和之上,以目前的情況看,就算謝遷致仕,繼承首輔位置的人也是梁儲而不是楊廷和。
楊廷和對沈溪是有諸多不滿,但對于梁儲還是存有敬畏心理的,因為梁儲年歲比他大,學問也很好,桃李滿天下。
梁儲嘆道:“你當我不知你因何去面見太后?太后現如今因為關切陛下安危,有些亂了陣腳,此時你不該鼓動朝廷內部紛爭,更應維持上下一心,早些將陛下找回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