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本以為自己能參與到司禮監掌印的選拔中,卻未料朱厚照壓根兒連聲招呼都沒跟他打。
如此一來,謝遷只能寄希望于影響沈溪,卻又不想主動召見,免得被人說他“以大欺小”,更要防止他人參奏他“內外勾結”,到底司禮監掌印跟他這個內閣首輔對接,他只能等沈溪主動來見。
可左等右等,沈溪沒來,倒是將張懋給等來了。
張懋不是專程前來拜見,而是在去見沈溪前,順道過來見上一面向他求教一些事。
謝遷心情不太痛快,卻不能在張懋面前表露出來,但以張懋的閱歷,自是能品味出點兒什么。
“……于喬,你也是,既然之厚沒來見你,你主動去見他也是可以的嘛!現在你們都在避嫌,但事情總歸得有個度吧?不是說了嗎,這次參與司禮監掌印選拔的人員,會面對同樣的考題,內容主要涉及票擬和朱批,不管怎么樣都應該是由內閣來出題吧?”張懋對謝遷的態度有些無奈,不由勸說道。
本來張懋不想勸,因為他不愿意牽扯進文官集團內部的斗爭中去,但想到斗爭的二人分別是謝遷跟沈溪,張懋又覺得自己有資格說上兩句。
誰都以為謝遷跟沈溪間不過只是暫時的矛盾罷了,一老一少本來關系莫逆,沈溪還是謝遷親手提拔起來的,甚至還有姻親關系,總歸這對老少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在朝事上達成一致,而說和之人自然也會從中受益,誰要是挑撥離間肯定落不了好。
張懋還認為,謝遷跟沈溪之間需要這樣一個中間人來調和,老的老少的少,缺少的就是溝通,只要說開了問題應該不大。
謝遷卻冷漠相對:“我都一把老骨頭了,還要不顧臉面主動去見一個小家伙?另外,雖然陛下說要在司禮監掌印選拔中添加考核處置政務一項,但卻沒說從現成的案例中選擇,也有可能隨便編造一個事件作為考題……他不主動來見我,介紹一下情況,難道我還得拿自己這張老臉去貼他的冷屁股?”
換旁人來勸,謝遷未必肯聽,就算是何鑒這樣的存在,謝遷也會當面頂撞。
但張懋卻不同,到底是英國公,前后服侍過三任皇帝,資格比起謝遷還要老得多,乃是大明軍隊擎天巨柱般的人物。
雖然張懋老來昏聵,做事只求中庸不出差錯,但在大事上卻絕不含糊,謝遷根本就沒底氣在張懋面前發火,只能抱怨。
平日倚老賣老的謝遷,此時在張懋面前變成了個任性的年輕人,需要張懋溫言勸說,而張懋也不會因此而瞧不起人。
張懋嘆道:“之厚也是,你這邊他不來見,老朽那邊他也不打個招呼……不過,這幾天聽說他就待在兵部、豹房跟家里這幾個地方,于喬你其實可以找個人去傳達一下自己的看法,總歸比你在這里獨自生悶氣好許多。要不……這次老朽便過去幫你說說?”
謝遷道:“老公爺,你這又是何必呢?他一個年輕人,就算身負皇命,也不該如此盛氣凌人,居然來個避而不見!對了,陛下有說過這件事由他來做決定嗎?那個什么委員會,在我看來就跟胡鬧一樣,選個太監還做這么多文章,為何不在朝議時交由大臣來議定?”
張懋無奈搖頭:“若能上朝定奪的事情,需要老朽前來拜見商議?這不是因為陛下不肯開朝會么?咱只能根據情況變化,做出最有益的應對……這么說吧,老朽已跟夏國丈商量好了,這次試著推選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太監來做司禮監掌印,如此能讓朝局更加平穩,絕對不會再出現劉瑾那樣禍國殃民之輩,令朝局陷入混亂。”
謝遷黑著臉不說話,好似在表明一種態度,你們說了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