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明顯張太后的思慮比他這個大臣來得深遠,對于皇室來說,規矩并非永遠一成不變,連張太后也覺得為了朝堂穩固可以破除一些規矩,再加上她并不想跟兒子繼續交惡下去,使得這次竟然一反常態傾向于支持朱厚照的決定。
謝遷行禮:“此事老臣認為不妥,所以未曾去詢問之厚的意思,他現在于家中休養,此番朝會也未必會出席。”
張太后微微一嘆:“其實很多事還是當面說清楚才好……謝閣老對沈卿家有知遇之恩,難道他會是那種不識好歹之人?不如謝閣老去見見他,順帶捎去哀家的問候……哀家其實很希望他能好好輔佐皇兒,不管能不能成為國公,哀家都不想摻和太多意見,他是大明功臣,這一點哀家是認可的。”
謝遷再度行禮,卻沒有應聲領命,分明是覺得張太后吩咐讓他去見沈溪之事,無法接受。
張太后又道:“朝會時哀家不能出席,否則會被人誤會垂簾聽政,皇兒心里也會不舒服。所以有勞謝閣老在朝會上對皇兒多提點一下朝事,讓皇兒留心朝政……哀家如今對他的期望很大!”
謝遷心想:“你這個做娘的都不想直接勸說皇帝,難道我這個臣子就有辦法勸說了?連沈之厚這樣深得圣寵之人忤逆君王都落得如此下場,旁人誰還敢胡言亂語?”
“老臣記下了。”謝遷拱手道。
張太后沒再多指點,一擺手,后面走出來兩名美貌的宮女,但見她們手上各捧著一方木匣。
張太后介紹道:“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玩意兒,哀家留在宮里沒什么用場,不如就賞賜給謝閣老……想必貴府女眷可以用得上。”
謝遷苦笑不已,張太后居然賄賂起他來,本來張太后在對待臣子上,便很會“來事”,替弘治和正德皇帝賞賜大臣的事情沒少做。
“多謝太后娘娘賞賜。”
謝遷沒有回絕,因為他知道這是取得張太后信任的一種方式,若推辭的話反而會讓張太后心生嫌隙。
……
……
謝遷回到家中,仍舊焦躁不安,一個人在書房內唉聲嘆氣,好像遇到非常棘手、難以解決之事。
“父親大人,不知孩兒今日是否可以在您的書房讀書?”就在謝遷心下煩憂時,一個人正好撞到他槍口上,正是他兒子謝丕。
謝丕以乙丑科探花之身入翰林院擔任編修,如今正慢慢地熬資歷,歸家后得知父親回府,便興沖沖趕過來,說是借地讀書,其實是想跟謝遷討教朝事。
謝遷卻沒好脾氣跟兒子說話,道:“難道偌大的府邸還沒地方給你讀書?平時老夫書架上書籍,你還沒看夠?”
謝丕沒料到謝遷態度如此差,大概猜想到這會兒父親心情不佳,若換作他人,謝丕才懶得管呢,但問題是現在他的父親明顯遇到什么麻煩事,而謝遷在他心目中又有崇高的地位,哪怕知道說話會有所冒犯,但依然義無反顧。
謝丕問道:“孩兒聽說,沈先生要被陛下封為國公?”
“哪里聽來的?這種毫無根據的小道消息,也是翰林院這等神圣之地可以隨便傳揚的嗎?”
謝遷非常惱火,因為這件事并沒有對外公布,只是從豹房內傳出來的話,未經官方證實,現在就已經鬧得是滿城風雨,讓他不勝其擾,所以謝遷不想再聽到類似的言語,尤其出自兒子口中。
謝丕疑惑地問道:“父親,問題是現在京城所有人都在議論這件事,總不可能空穴來風吧?”
謝遷沒有直接罵兒子,黑著臉道:“總歸這些消息來歷不明,朝廷現在還沒正式下發公函,連陛下也未召對誰并做出相應指示……所以,這種事你還是莫要再議論。”
“但孩兒之所以想問清楚,其實是想替父親分憂。”謝丕恭順地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