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清道:“為今之計,當如張老公爺所言,找到兵部尚書人選為妥,兵部左侍郎陸完能力出眾,之前之厚一直請假,不就是陸侍郎將兵部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這個建議連楊廷和都挑不出毛病,而李鐩干脆就點頭。
謝遷黑著臉,側頭看了楊一清一眼,目光復雜,似乎在說,你楊應寧幾時開始支持沈之厚了?
最后幾人都看著謝遷。
畢竟謝遷才是文官領袖,一切要聽看他如何決定。
但謝遷似乎對一些事已經產生根深蒂固的思維,光靠勸沒用,他用憤憤不平的口氣道:“他選擇回朝就由得他,看朝中那些非議聲蔓延,讓他知道什么叫做如坐針氈!”
謝遷說話時顯得怨氣十足,楊廷和等人聽到耳中,仔細琢磨一琢磨,謝遷這話就跟沒說差不多。
至少張懋還說出個建議,找個接替兵部尚書的人選,這樣就可以讓皇帝把沈溪兼任的兵部尚書差事給替換,事情也就圓滿解決了。
而謝遷似乎對最適合兵部尚書的替代人選陸完抱有一定偏見,對此提議并不贊同,而提出了一個“耗”的策略,說起來就是什么都不管,讓沈溪繼續當他的兩部尚書,而后靠輿論讓沈溪屈服。
楊一清和李鐩倒沒覺得如何,至少他們內心的想法,跟謝遷大致相當。
不過楊廷和這邊就覺得很別扭了。
謝閣老你也算是我尊重之人,我一直覺得你會站在我這邊,打壓一下沈之厚的崛起,讓朝廷的秩序恢復正常,你之前也一直都是這么做的,為何到了關鍵時候,你卻什么都不做,改而變得敷衍起來?
你這算是舉手投降了?
楊廷和皺著眉頭道:“此例一開,即便將來再將事情轉圜過來,怕是陛下會故技重施,這次是吏部和兵部,下一次指不定是什么官職,又不知道是什么人。如今尚且是沈之厚這樣的狀元之才,若以后是傳奉官當如何?”
謝遷看著楊廷和道:“難道你有好策略?”
“當進言陛下。”楊廷和道。
這個建議讓謝遷多少有些無語,他道:“能面圣的話,老夫早就去面圣了,況且老夫跟陛下單獨見過,陛下對此態度堅決,又能如何?”
“那就去見太后。”楊廷和仍舊不依不饒。
謝遷道:“老夫之前把能做的,都已做遍,甚至求教過京城內所有可能影響此事之人,之厚那邊,老夫也去見過,但事情都沒有順利扭轉過來,或許是因為之厚在對韃靼一戰中立下的功勞太大,再加上陛下對于朝政的疏忽,使得陛下要找到能統籌大局的人出來,而之厚又是東宮講官出身……”
當謝遷說到這里時,語氣中多有無奈。
楊廷和道:“難道如此便什么都不做,任由事情發生?”
謝遷道:“開歷史先河也好,守規則也罷,如今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也只能暫且如此,希望將來不會令事態繼續惡化,諸位多行督促,若之厚在職司上出了偏差,至少能提點一下……諸位提高警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