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內閣和六部的爭權主要集中在人事任命上。
按照朝廷的規定,四品以下官員的升遷由吏部直接決定,四品以上的官員才需要內閣和吏部商量,四品官員是一個中高級官員了,一些位置重要的知府或者道臺才是四品官,而知縣、知州等小官對于吏部來說,只是一個數字,所以官員根本不敢得罪吏部尚書,因為一旦得罪,那么吏部尚書就可以在職權范圍內將其調到一些邊遠之地受苦。
而道臺、布政使這些重要的官員,一般都是吏部和內閣進行商量,內閣大學士很厲害,但是內閣中還有其他學士,他們的權力不見得有吏部尚書大,所以一般的吏部尚書如果不是進遞內閣首輔或者次輔,一般不想進內閣,還不如繼續拿捏別人的官帽來得暢快。
事實上,明朝歷史上很多內閣首輔,都是通過控制吏部進而獲得權力,否則說不清楚首輔跟吏部尚書誰更大,如此一來,沈溪儼然就是朝中跟內閣首輔抗衡的另一面旗幟,跟半個宰相差不多。
沈溪道:“年底得到消息,說是南直隸和閩浙一些官員,牽扯到倭寇案,很多人利用手上的權力,中飽私囊,甚至縱容倭寇為非作歹。身為吏部尚書,在下自是要盡快將這件事呈奏陛下。”
王敞先是一怔,覺得沈溪說的事不小,但仔細一想后,又覺得有哪里不妥,心想:“這地方上的消息,不都該由通政司往內閣送?怎么之厚會知曉?還是說這是謝閣老的意思,靠司禮監無法將消息傳遞給陛下?”
按照大明制度,地方事務應由地方官員把奏疏呈遞京城,走通政司、內閣到司禮監的流程,而非由沈溪這個吏部尚書直接過問,這也是王敞不解之處。
不過因事關重大,沈溪親自提出來,而且著手開始寫奏疏,王敞便不好多問。
但王敞心中仍舊有很多疑問,除了之前想到的關于地方呈奏流程等問題,他還在想:“有事的話,之厚完全可以在家里將奏疏完成,再呈遞通政司,他直接到吏部衙門來寫這奏疏,卻是為何?莫非事情倉促,他臨時過來寫奏疏,甚至未回府?”
這邊沈溪埋頭書寫,不再說話,王敞也就沒有打擾。
一直等沈溪將奏疏寫完,王敞探頭看了一眼,卻無法窺明沈溪具體寫了什么。
沈溪抬起頭來,道:“我準備往豹房去一趟,王老您是否同行?”
王敞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哪怕吏部侍郎的位置再顯赫,他也沒資格面圣,而且這個節骨眼兒上誰去面圣必會成為眾矢之的,連忙擺了擺手,婉拒道:“此事關系重大,之厚你還是快些往豹房求見陛下,或者需要老朽幫你傳達給什么人么?”
王敞是個老狐貍,想知道這件事是否為謝遷知悉,若不知情,沈溪是否想有將消息泄露出去的意思。
沈溪道:“謝閣老已得知此事,不需王老您傳達……我這就去了,告辭。”
沈溪站起身便走,臨行前說的這番話,讓王敞長長地松了口氣。
王敞心道:“于喬知道就好,如今看來,文官內部又是一團和睦,別跟之前一樣總是內斗不休,以至于閹黨有機可趁,那就非朝臣所愿。”
……
……
除夕日,不但京城各權貴大臣忙著過年,豹房也在籌備當日晚宴。
因為朱厚照沒下達賜宴的諭旨,也就是說當年應該沒有弘治年間例行的新年賜宴,但就算皇帝不宴請大臣,但還是會召集寵信近臣開一個內部宴席,照理說江彬、錢寧、許泰以及司馬真人等近臣都可以參加。
沈溪突然于這天上午到豹房,讓豹房眾人始料未及。
小擰子本還在跟司禮監的李興等人商議年初這段時間豹房用度問題,突然有太監進來,湊到他跟前說及沈溪前來求見之事。
“你們先說著,咱家有要緊事辦。”小擰子很著急,匆忙于豹房東邊一處側院內出來,往正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