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四年,正月初二。
謝府,謝遷書房。
張懋跟謝遷二人在靠窗的書桌前相對坐下,在沒有旁人的情況下單獨會面。
“……于喬,其實你該放心才是,此番之厚把事情處置得極為巧妙,既沒有讓張氏一門徹底垮塌,又給了朝廷一個交待,把一切隱患消弭于無形,真是善莫大焉……”
張懋對沈溪的評價很高,一如既往地跟謝遷叫板。
因為張懋知道謝遷總會不自覺去打壓和貶低沈溪,朝中也只有謝遷這個三朝元老才有資格把沈溪當作不成器的后生晚輩看待。
謝遷本來招待張懋時表現得客客氣氣,但聽了這番話后,臉色開始陰沉下來,似乎很介意旁人對沈溪的贊許,他更希望旁人指出沈溪的缺點,而不是在他面前拼命褒獎。
張懋卻不以為意,繼續說著:“……過了年,朝廷將徹底安定下來,下一步關注的重點就是維護中原和東南沿海地區的穩定,聽說江南那邊倭寇越演越烈,總讓人不省心啊。”
謝遷道:“那下一步,是否讓之厚到南方領兵平亂?”
張懋瞇著眼睛望向謝遷,質疑道:“難道非要之厚去么?若說北方跟韃靼人開戰,之厚去倒也恰當,畢竟他對陣韃靼人還無敗績……但中原之地匪寇,并非是正規兵馬,就算地方衛所軍隊出動平亂都綽綽有余,至于沿海倭寇,則需出動水師,之厚擅長打水戰嗎?他作為兵部尚書,應該坐鎮中樞才對吧?”
謝遷冷冷一笑:“看來張老公爺你早有安排,故意到這里來探我的話,是吧?”
“哦!?”
張懋一副意外的樣子,問道,“于喬,你何出此言?老朽幾時探過你的話了?”
謝遷道:“之厚在朝如日中天,陛下對他的信任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若讓他長久留在中樞,跟什么人稍微勾連,不但朝政容易為其把持,連軍中事務也會悉數落到他手,難道五軍都督府就沒有妥善應對之策?”
“哈哈,于喬,你多慮了吧?難不成咱還要防備之厚不成?之厚到底是大明功臣,他上位總比那什么宮里執事攬權更為穩妥吧?”
張懋打了個哈哈,故意將問題揭過。
謝遷神色嚴肅,說道:“他留在京師,太過礙眼,要是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待久了,門生故舊遍布朝野,怕是再難有人撼動其位置,連我這把老骨頭也要在他面前退讓。若是張老公爺肯跟我一起上疏,調他到南方平亂……倒可為朝廷解決一時困局。”
張懋擺擺手,笑著說道:“于喬,你言重了,之厚到底還是守本份的,你怎跟防賊一般應對他?這樣做合適嗎?”
“這有什么不合適的?”
謝遷冷著臉道:“以他的年歲,位居高位,說他無野心,我是不信的,我只是不想讓他一失足成千古恨……大明開國至今,可從未出過亂國的賊子,若他成了例外,那他今日取得的成就也將毀于一旦,功過是非不過是在一念之間……是我親手將他帶進朝堂,這件事旁人不管,我總要理會。”
“啊……這個……”張懋開始裝糊涂,如同那些中庸老臣的態度一樣,并不想在對待沈溪的問題上明確表態。
謝遷再道:“回頭便有奏疏上達天聽……地方所有戰報都會如實稟明陛下,這世上能調動他的,也唯有陛下……”
……
……
沈溪在朝權勢真可謂如日中天。
在皇帝不理朝政的情況下,沈溪這個吏部尚書可說將朝中所有官員的任免大權完全掌控于股掌之間,軍隊調動以及將領升遷也全看他的臉色,如此一來朝中敢跟沈溪叫板的,只有謝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