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事難以阻擋的情況下,沈亦兒進宮并非是她一個人的事,沈亦兒未來在皇宮內的走向和定位,完全要靠沈溪在朝中的運作而定。
這是樁政治婚姻!
沈溪微微搖頭:“我絕對不支持讓亦兒進宮,她才多大?這段婚姻的基礎便是陛下想讓我繼續留在朝中為官,用一個無法割舍的關系套牢我,他知道我會反對,所以直接請動太后去跟家中長輩說,等于是不給我這個小輩絲毫反駁的機會。”
惠娘道:“其實……若是老爺將人送走,還是可以阻攔這樁婚事的……”
沈溪卻顯得很踟躇,搖頭道:“這件事,連我自己都沒想好,一邊覺得讓亦兒進宮太過可惜……陛下坐擁四海,后宮佳麗三千,宮斗異常殘酷,一個女人想固寵很困難,如此以來也就無幸福可言;一邊卻又知道亦兒可能會改變陛下的脾性,讓當今天子回歸正途。另外亦兒自己,對于這段婚事也是非常愿意,在這件事上我更愿意尊重她的意見。”
李衿好奇地問道:“亦兒還未及笄吧?她應該不太懂這些才是。”
惠娘道:“妹妹,你或許有所不知,沈家人都早慧,如同老爺年少時便有大智慧,十歲便開始考科舉,十二三歲便中狀元,如今沈家小姐虛歲已快十四,她有跟老爺一樣的聰明才智,自幼表現便遠超常人,不能將她當作普通女孩看待。”
“可是……她終歸還是個孩子。”沈溪強調道。
惠娘嘆了口氣,道:“老爺不要總將亦兒當作孩子,她已經有自己的想法,跟陛下間不也頗有淵源?或許這就是他們命中注定的緣分呢?老爺乃是狀元出身,短短幾年時間便為大明立下赫赫功勞,如今在朝位極人臣,這并非只因老爺刻苦努力,也是有天分在里面。想來亦兒也有天分,跟老爺一樣可以執掌內宮。”
沈溪不由搖頭苦笑,他顯然沒法跟惠娘解釋,其實他是來自于幾百年后,所以才會有超乎常人的智慧,這也跟他帶著記憶和學問附身到一個孩童身上有關。
至于沈亦兒,再有天分,也只是個純真無邪的少女,對于一個剛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子來說,讓她自行決定未來一輩子的大事,的確太過冒險。
周氏夫婦沒什么文化,難以為沈亦兒規劃未來走向,沈溪覺得自己有這能力,所以理所當然覺得應該為沈亦兒負責。
沈溪道:“現在太后出面,我想阻攔已不得,她未來在宮里會是如何模樣,甚至可能會被皇帝冷遇……全都是我這個做兄長的今日沒有作為所致。”
惠娘笑了笑,道:“她怎會被陛下冷遇?有老爺作為她的堅強后盾,她在宮里可以獲得所有人的尊重,不然太后娘娘為何會如此熱心出面幫忙?聽說太后娘娘跟夏皇后的關系一向不錯……”
沈溪吸了口氣,很多事他自己也能考慮到。
不但他這邊在試圖改變皇帝的脾性,張太后也在試著改變兒子,對兒子的行為習慣進行指引。
張太后發現夏皇后只是個安靜的傻白甜,從來沒有野心爭取什么,對皇帝根本沒有任何影響力后,張太后自己也很著急,所以哪怕知道立兩個皇后實在是不成體統,還是一口答應下來。
這說明張太后已經在為兒子的成長做種種嘗試,把沈亦兒迎娶進宮,就是她走出的第一步棋。
沈溪搖頭道:“太后一向對夏皇后禮遇有加,這次就算她出面,也不代表日后會對亦兒有所偏幫。”
“只要有陛下心疼便可。”惠娘道,“在老爺看來,或許讓一個小丫頭進宮是讓她受苦,但對她自己來說,何嘗不是一次機會?若她能在宮里為陛下生下太子的話,那未來沈家不就更加榮光?”
惠娘不斷勸說,想讓沈溪接受這一切。
雖然不怎么合心意,但沈溪沒有過多跟惠娘爭辯,他理解惠娘完全是一片好意,試著讓他接受事情中好的一面,其實沈亦兒進宮會對沈家和大明王朝有幫助,而且有張太后相助,沈亦兒在皇宮里也會過好日子,而不是受苦。
“希望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