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謝遷明顯有些想當然了。
關于沈亦兒入宮為后之事,朝中反對者寥寥,他們并不覺得皇室跟沈家聯姻有何不可,歷代皇帝將有功大臣的姐妹或者女兒接到宮里為妃子并非沒有先例,這也算皇帝籠絡大臣的一種手段。
只是因為大明皇后是從皇帝大婚時便定下來,就算萬貞兒獨寵六宮也沒能改變自己是個貴妃的命運,足以說明大明內宮不是隨皇帝的性子亂來。
大明國舅是多,但真正有權力的卻少之又少,便在于那些進宮的女子未必能爬上高位,或者爬上高位也未必受皇帝待見,對于家族地位提升沒有多少助益……另外,大明為了防止外戚專權,皇后的來源一般是平常家庭,比如朱元璋在朱標死后,立朱允炆為太子,就因為朱允炆的生母只是一個平民女子,而他的哥哥本來最有資格接太子位,卻因為生母是常遇春的女兒,那是朱元璋封的六個異姓王之一,雖然常遇春死得早,但為了防范外戚有可能專權,朱元璋是寧愿重立太子。
這次朱厚照卻開了個先河。
在已經有皇后的情況下,又要再迎一個皇后進宮,還不廢后,同時外戚的家族還是朝中達官顯貴,此舉顯然是跟明太祖的意志相違背。
但如今的情況卻是謝遷病休,掌控兩部的沈溪權勢熏天,對于皇帝的影響足夠大,已算得上是文官第一人,這時候在上疏中聯名,既得罪了皇帝,還得罪了沈溪,尤其是沈溪掌控吏部和兵部的情況下,誰都不敢冒這個險。
楊廷和帶著朱厚照的吩咐,在朝中文武大員府上走了一圈,卻沒得到幾個人的響應,尤其那些部堂,要么明確表示不關心這件事,要么就虛以委蛇,顧左右而言他。
楊廷和一看自己沒有號召力,他在朝中既不是首輔又不是次輔,又不能說這是謝遷于病榻上的吩咐,思來想去只能去求助張懋。
他想得很清楚:“英國公跟夏氏一族走得很近,若是新皇后進宮,對夏氏一族打擊最大,英國公和夏國丈不可能坐視不理。”
誰知道等他到了英國公府宅,卻被知客告知張懋病了,拒不見客,請楊廷和回去。
“本官有要緊事跟張老公爺商議,還勞通傳。”楊廷和堅持地道。
知客卻抱歉地說:“楊大學士,您別為難小人,這是我家老爺的吩咐,誰都不得例外,您還是等我家老爺病好后再來吧。”
楊廷和很著急,他想不通為何張懋會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當起了“縮頭烏龜”。
其實此時張懋根本就沒病,好端端在家中跟夏儒下棋,關于楊廷和來見的事,知客很快便跟張懋詳細說明。
“知道了,你先退下吧。”張懋一擺手道。
等知客走之后,張懋看著夏儒道:“現在有兩個選擇,要么站在太后一邊,要么就是跟介夫說說,想方設法阻止沈家小姐入宮。”
夏儒為難地道:“張老幫忙拿主意便好。”
“要我說啊……”
張懋想了想,搖頭道,“最好還是認了吧,陛下跟沈家聯姻本身沒做錯,而且如今皇后在宮里……也未讓夏家興旺,尤其之厚通情達理,又是文官魁首,若沈家小女進宮,咱幫上一把,以后有事還能跟之厚商議,若此時站出來反對,這不明擺著得罪人么?以后皇后在宮里也很難處!”
夏儒想了下,也點頭:“此言在理,那這件事我們便不管了,不管是東宮還是西宮,只要小女在宮里能維持現狀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