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顧鼎臣性格耿直,但這不代表他了解真相,很多時候他連穩定獲取消息的渠道都不敢保證,更遑論其他。
比如說有關招安之事,一直就是馬中錫在主導,沈溪只是出征前跟皇帝提過有關安民措施,只有馬中錫堅持招撫的策略而不是用鐵血手段解決問題。
不過因沈溪地位太高,現在但凡對朝中某些政策不滿的官員,無論這些政策是否出自沈溪手筆,都會往沈溪身上推,好像沈溪禍國殃民一樣。
陸完道:“九和,對沈尚書,不能如此不敬。”
“是,學生受教了。”
顧鼎臣似也察覺自己對沈溪太過無禮,而陸完又是沈溪的下屬,在陸完跟前說這些話不妥,趕緊認錯。
陸完嘆了口氣道:“老夫知道你對之厚有意見……之前你們搞的那些事,老夫不想多評價,不過單指行軍打仗,你卻不得不配合之厚,他年紀雖輕,但軍事上的造詣遠非常人可比,現在他的行軍計劃是經過深謀遠慮的。”
顧鼎臣皺眉:“陸先生,您覺得他是真心平亂?”
說是知錯,但其實顧鼎臣內心根本就不服氣,對沈溪的稱呼也沒那么尊敬,直接以“他”來代稱。
陸完指了指地圖中的一處,道:“他到了河南,便扼守住叛軍的咽喉,后續叛軍想從河南跟山東之間互相增援,就必須要走南直隸地界……但南直隸是那么好過的嗎?”
顧鼎臣仔細打量了一下軍事地圖中官軍所處位置,立即醒悟陸完不是虛言。
陸完繼續道:“你當他為何走走停停?是因為他的目標本不在平息中原叛亂上,對他來說,這場仗太容易了,他是在等啊。”
“等什么?”
顧鼎臣關心地問道。
陸完指了指南直隸的位置,道:“在等南邊爭鋒有個結果。”
隨后陸完語重心長地道:“老夫也是剛得到消息,有關東南沿海平倭寇之事,南京方面爭論不休,尤其是兵權,勛貴、守備太監、南京六部這些人都不想撒手……唉!還沒等跟賊人開戰,自己便先爭奪起來,好像這會兒已開始論功行賞一般。”
“以目前的情況看,爭奪尚未結束,陛下至今都未做出安排……或許,陛下根本就不知,不過司禮監那幫人倒有可能會干涉,到底牽扯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陸完分析道,“等江南的事情定下來,沈之厚要平息眼前叛亂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到時候他領軍南下,軍權最終也會落到他手。”
顧鼎臣顯得很擔心:“若他有不臣之心……”
“這不是你該想的事。”
陸完臉色有些發黑,喝斥道,“以你現在的身份和地位,需要考慮朝中重臣謀逆的問題嗎?九和啊,其實你該收斂一些,沈之厚這些年在朝中做事得當,若你跟他有何沖突,吃虧的只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