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沈溪清楚地向他們表達了一種思想,不能為了一時的軍功而將手下的性命置于險地,功勞可以穩步取得,哪怕是最后功勞不及預期,至少將士安穩,那這場勝利就會有價值。反之,如果人都死光了,就算最終勝利了,誰來保衛勝利果實?
……
……
兵馬仍舊穩步推進,如同沈溪所料,半路上除了倭寇細作外,還有一些負責放哨和點火的倭人,逐一被擒獲。
沿途起獲的火藥足足拉了三馬車,看到這一幕的士兵無不膽戰心驚,這才知道沈溪不是無的放矢。
一直到太陽升到半空,才有戰報傳出,說是劉序已帶兵進入倭寇在上海縣城的最后據點——縣衙,但除了抓到一些老弱病殘,還有一些倭寇擄掠的大明百姓外,其余皆已乘船逃離。
聽起來很讓人懊惱,不過以沈溪的估算,之前據守城池的倭寇數量大約在兩百人左右,他們依靠先進的火器跟金山衛兵馬交鋒,最后還乘船逃離,這一仗可以說相當窩囊。
至于倭寇沒有來得及運走的物資倒是很多,光是糧食就有十幾萬石,此外還有金銀若干,以及牲畜和工匠用品,大批私鹽等等。
兵馬開進上海縣城,這次戰事沈溪所部可說是毫發無傷,不過金山衛折損的人馬在兩百人以上,不過他們也殺傷和俘虜倭寇八十多個,這場戰事虧也虧得不多。
沈溪領兵進駐城池,這回金山衛的兵馬沒跑來跟沈溪爭奪駐兵權,此時沈溪已查明,統領金山衛兵馬的是南匯咀中后所千戶李凌。
因為倭寇猖獗,金山衛主動把南匯咀中后所和青村中前所的官兵撤回衛城。
聽聞沈溪領兵前來掃平倭寇,金山衛指揮使怕承擔丟失國土的罪名,命令兩個千戶所的人返回原址駐扎。
這李凌領軍行至半途,碰巧抓獲一個倭寇的斥候,問明了情況,當機立斷,決定長途奔襲拿下上海縣城,一來自然是爭搶功勞,二來則是怕事后被欽差大臣沈溪追究地方剿匪不力,到時候他這個千戶也討不了好。
通過斥候之口,李凌本以為上海縣城里的倭寇已逃竄一空,誰知攻城時還是落得個人仰馬翻的下場。
“大人請降罪。”
李凌是來負荊請罪的,按照規矩,作為戰事指揮官,就算李凌立下功勞最大那份兒依然是沈溪的,他明白,若是沈溪稍微小肚雞腸一點,以他兵部尚書的身份,將他軍法處置了沒人敢吭一聲。
本來就是這么個情況,兵馬占據絕對上風,損失居然比賊寇更慘重,完全可以直接拿下治罪。
沈溪神色冷峻,未直接評價,而宋書則一臉惱恨:“為了爭搶功勞,居然不惜先一步出兵……哼哼,現在倒好,知道沈大人為何沒急著打了吧?吃了大虧,還祈求得到沈大人原諒?”
唐寅道:“宋將軍,若在下耳朵沒問題的話,他像是來請罪的,哪里有說過要讓沈尚書寬宥?”
李凌仍舊跪在那兒,一句話不說,旁邊將領都帶著惱恨,怒視李凌,現在他們的功勞明擺著被地方衛所兵馬搶走,地方人馬在此戰中還表現得特別窩囊,現在他們都恨不得沈溪即刻治李凌的罪,這樣他們心里才平衡些。
等了半晌,沈溪幽幽道:“本官不想追究太多,功過相抵吧!”
“大人……”
沈溪的話,等于是對李凌以及地方衛所兵馬的寬恕,而且沈溪一向是一言九鼎,所有的話都經過深思熟慮,這自然讓沈溪麾下這幫驕兵悍將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