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壓住內閣不給沈溪調撥銀子,一心南下巡視新城的朱厚照其實不太清楚。若是他知情的話,定會把楊一清叫到身邊指著鼻子罵上一通。
謝遷彈壓戶部不準劃撥錢糧的同時,張苑也有意避開跟皇帝提及這件事,而沈溪給朝廷的奏疏中,對此事也是一筆帶過,作為皇帝朱厚照不會留意這種“小事”。
最著急之人,還真就是楊一清,除此之外,兵部右侍郎王守仁也很關心這個問題。不過二人在朝中的話語權始終不及謝遷和張苑,在一些事上他們無法完全按照自己心意行事,只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張苑心里有一把算盤,之前他曾派人去跟楊一清提過這件事,楊一清承受的壓力基本上來自于張苑。
不過因楊一清受制于謝遷,對此張苑也沒什么好辦法,他不想跟謝遷直接撕破臉皮,再者沈溪造城,張苑心懷鬼胎,不太想沈溪早些完成差事回京。
既讓沈溪建造城池,又不能讓其早些完工回來,就只能有意無意地制造麻煩,從沈溪的建造經費上做文章。
表面上張苑還要不遺余力為沈溪的事奔波忙碌,在朝廷各相關衙門活動,其實卻只是敷衍了事,雖然屢屢派人跟戶部打招呼,但戶部那邊沒動靜,他也沒有后續動作。
不過當李榮將自己調查到的,有關戶部拖欠沈溪的款項告知張苑時,張苑還是嚇了一大跳。
“大概有一百八十萬兩銀子……”李榮言之鑿鑿。
張苑驚訝地問道:“不是說只拖欠五十萬兩么?怎么鬧出這么大筆數字來?”
李榮道:“除了之前承諾的造船用的一百萬兩銀子,還有后來陛下答應調撥的一百萬兩建造新城和支應軍費的銀子,均被克扣,戶部以要以地方調撥為主為由,并未將銀兩和物資調劃相關帳上……沈大人到江南后,柚木、杉木基本都是靠江南、江北和湖廣等處調運,戶部甚至連承運銀兩都沒支付……”
李榮調查得非常仔細,張苑看到后觸目驚心。
本來張苑不想幫沈溪太多,最好沈溪在江南建城出現問題,然后寫信央求他,他才會順水推舟做事。對他來說,沈溪永遠留在南方才好,這樣就沒人跟他爭奪正德皇帝的寵信。
最后李榮進行總結:“戶部多半是受內閣挾制,聽說最近楊尚書到處走動,有意為此事轉圜,不過看起來有人堅決不松口,到如今戶部都未有撥款跡象。不過陛下即將南下,若是陛下知道此事的話,后果不堪設想……要知道其實只需沈尚書一紙密函便可將事情捅破……這層窗戶紙太薄了,就算沒人拆穿,陛下去了江南也會查知隱情……”
張苑打量李榮:“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李榮道:“張公公,咱最好站在沈大人一邊……沈大人跟謝閣老出現紛爭,最后得勝那位一定會是沈大人……若現在咱都不明確站隊的話,回頭沈大人反應過來……可能會趕盡殺絕!”
盡管李榮的提議很誠懇,卻不能得到張苑的認同,便在于張苑自視甚高,篤定沈溪不會拿他這個有著血緣關系的親叔叔怎么樣。而且,張苑從來沒把李榮當作自己人,如此一來李榮的話也不可能會為他信任和采納。
張苑依然沒打算幫沈溪籌措銀兩,不過他還是留了心思,得到這些消息,至少在皇帝問及時能對答如流,表現出他對江南建城的事很關心,但可惜的是內閣不聽話,他也無可奈何,到時候可以把自己撇得干干凈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