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時初,沈溪統領的中軍無驚無險占領衢山島中央主峰仰天崗。
倭寇沒有主動前來接戰,島上到底有多少賊人還是難以計算清楚。
路上發現幾名藏起來躲風頭的,都是大明百姓,并不是倭人,這些人被擒拿后押送至沈溪面前,見到沈溪除了跪下磕頭求饒不會做別的。
“島上情況已大概問明。”
云柳奏報,“島上倭寇分為兩批,其中一批為真倭,主要盤踞在地勢相對平坦、可以成片種植農作物的島嶼西邊,另外一批則基本是明人,中間摻雜了一些倭人,主要住在島東邊。”
“得知朝廷艦隊往海島進發時,那些真倭駕駛船只滿載劫掠財貨南逃,現在島上殘留的基本是第二批人,據俘虜招供,目前差不多還有一千多人,不過壯丁只有五六百,剩下都是婦孺老弱和他們抓來的大明百姓。”
沈溪看著灰頭土臉的俘虜,并無太多怨恨情緒。
當倭寇并不意味著一定罪大惡極,因為大明禁海政策的存在,使得海邊的百姓很難維持生計,尤其明朝中葉土地兼并嚴重,海邊土地本來就少,當集中到少部分人手里后,落草為寇對許多人來說就屬于不得已的選擇。
真正窮兇極惡的賊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到島上來不過是混口飯吃。
云柳道:“大人,是否將賊人就地正法?”
沈溪搖頭:“先看管起來,等蕩平島嶼后一并押送地方官府和衛所處置……定海衛的人馬大概會在這兩天抵達大衢山,善后事宜可以交給他們做。”
沈溪對于處理戰俘的事一向不太上心,這種事寧可交給地方上的人處理,哪怕最后戰俘被定罪流放或者殺頭,沈溪也不會出面干涉,畢竟這是一個時代約定俗成的規矩,不可能因為他的存在而改變。
……
……
與胡嵩躍和宋書統率兵馬會合,確保仰天崗一線安全無恙后,沈溪再次把兵馬一分為三,其中宋書統兵從左翼,也就是沿海島北面向賊寇盤踞的五頭山一線逼近,胡嵩躍則領兵斜插龍叉口,沿島上唯一的土路前往旱門灣,封鎖倭寇的外逃路線。
沈溪自己則統領中軍,在兩路兵馬中間向五頭山進發。
一直到黃昏時分,中軍距離五頭山還有五里地。
沈溪沒有著急行軍,他麾下艦隊對海面封鎖僅限于近海洋面,等于說沈溪給島上殘余的倭寇留下充足的逃跑時間。
但入夜后,島上異常安靜,沒有傳回任何有關倭寇趁夜駕船逃走的消息,似乎倭寇還在觀望,又或者是他們已商定要跟官軍死戰到底。
“大人,宋將軍所部已占領癩頭山,距離五頭山只有一步之遙,距離我們中軍大概有三里地……胡將軍所部已逼近海豐,應該很快便可拿下旱門。”
將士駐留休整時,云柳帶來最新情報。
沈溪點頭:“看來有些人迫不及待想立下軍功。”
云柳請示:“是否派人通知宋將軍,讓其原地駐扎,等候我大軍靠近?以如今兵力對比,宋將軍麾下人馬并不占優,這里是賊人的地頭,就怕倭寇突然來襲,或者預先設下險惡的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