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三千人馬足以蕩平海上賊寇,如此一來,留守的人就等于是變相被淘汰,失去獲取戰功的機會。
王陵之顯得很激動:“沈大人可有說過,是否讓我等派出援軍?我可以帶兵前去增援。”
所有人都在打量王陵之。
對于王陵之那迫切的心態,他們都很理解,不過連王陵之都沒參與到戰事中,他們內心多少平衡了一些。如同之前沈溪沒有帶王陵之上船的心思一樣,沈溪在這件事上沒有任人唯親,之前的選拔都很公正嚴明。
唐寅搖頭道:“增援之事,沈尚書并未提及,不過若此戰有閃失的話,倒是可以派出人馬前去增援……但始終路程有些遠,需要地方人馬,尤其是定海衛將士增援,需要地方都司衙門配合。”
王陵之道:“沈大人出兵,就沒見過有閃失的時候,他不讓我們出兵,難道我們就在這里干等著?”
本來一群人還想爭取,但聽了王陵之的話后,卻開始站到“中立”的立場勸說王陵之。
“小王將軍切莫著急,很多事需要從長計議,沈大人沒吩咐的話,咱們誰能帶兵出去?一切要以大局為重啊……”
王陵之神情悲憤,就像沈溪辜負了他一樣,本來有個絕佳的建功立業機會,卻被沈溪一腳踹開,尚武的他覺得比死了還要難受。
唐寅道:“沈大人傳回來的消息,已跟你們說過了,這件事可能會影響軍中將士士氣,還有城池的穩定……為了防止軍中出現嘩變,即刻起全城進行軍事管制,大家回去后做好官兵心理疏導工作,有人鬧事一律以軍法處置!”
唐寅這話其實是安排將領合理控制將士情緒,不過在場人聽來,多少都覺得唐寅這是在警告王陵之別亂來。
而王陵之本人卻完全沒有這層心思,低著頭一臉不忿,卻又無計可施。
唐寅再道:“沈大人的動向,要第一時間呈報到揚州那邊,讓陛下知悉,可能沈大人已派人通知,但我們這邊也要派人去揚州,陛下得知的話,可能會快馬加鞭趕來新城,到時就得做好迎駕準備。”
張侖道:“這會兒還是不必為此準備吧?若要開戰,還是大規模的戰事,新城隨時都有可能會被倭寇甚至佛郎機人盯上并騷擾,陛下到新城來可不是什么好事……此時陛下更應該去南京城才對。”
劉序若有所思:“未必吧?當初在西北對韃靼作戰時,陛下不也一直留在宣府城和張家口堡等前線城塞呢。”
“別爭了。”
唐寅道,“該上報的上報,具體陛下會如何定行程,那不是我們能摻和的事情,趕緊回去安撫好將士的情緒,不能出亂子!”
……
……
聽說沈溪要繼續統領艦隊南下,新城內將士有了不少情緒。
而當消息傳到揚州城時,卻好像一粒石子進了水潭,瞬間連漣漪都消失不見了。
因為朱厚照沉溺逸樂,沒人敢在他面前亂說,或者有人知道但就是故意不說,懷揣各種心思的人都有。
“這位沈大人,很可能在陛下抵達那座新建的城池前,已將此戰結束,你說氣人不氣人?”張永此時仍舊滯留揚州城。
本來他要回去安排迎接圣駕事宜,但因為朱厚照有很大可能不去南京,他回去無濟于事,還不如留在揚州城里等候消息。
反正揚州距離南京并不遠,留在這里能第一時間得知皇帝的情況,因為他政治上的盟友小擰子偶爾會出來見他,那絕對是第一手資料。
有關沈溪繼續出兵之事,張永并非是從小擰子那里得知,而是從守備太監衙門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