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俌是只老狐貍,并不著急出兵應戰。
寧王不進攻青陽縣城,他也就穩坐如山,總歸皇帝那邊沒下令讓他主動接戰。
安慶府城,朱厚照也在等消息,這幾日大雪讓安慶府內外所有活動都停歇了,官兵缺少衣物御寒,只能躲在屋子或者帳篷里,圍坐在火堆旁,瑟瑟發抖。
說是準備充分的一場戰事,但一場大雪下來,什么問題都暴露了。此時很多士兵還穿著單衣,棉衣棉被在之前的撤退中損失不少,安慶府就算再富庶,但一下子要支應四萬多大軍吃穿用度,還是顯得很困難。
“怎么回事,安慶府這樣的上等州府,難道連供應幾萬官兵的過冬衣服和被褥都不能保證嗎?”
朱厚照從張苑口中得知軍中面臨的困難后,火冒三丈。
張苑為難地道:“陛下,現在后方物資無法及時調運上來……安慶府作為長江中游的軍事重鎮,府庫中糧食不缺,只是過冬的棉衣棉被沒有準備太多。誰也沒想過,今年南方的冬天如此嚴寒,一時有些措手不及。”
朱厚照冷笑不已:“朕要你作何?連起碼的軍需物資都不能保證……”
張苑一聽委屈地低下頭,他本想向朱厚照告徐俌和張永的狀,畢竟出兵前南京官員在準備物資上非常不配合。
但話到嘴邊,張苑忽然意識沒憑沒據地告狀對自己不利,還不如什么都不說……反正他只是個太監,準備軍需物資這些事他只是作為協調者存在,并不是他來主導這一切。
最后的結果也是朱厚照未完全遷怒張苑,開始在房中來回踱步,認真思索對策。
過了半晌,朱厚照問道:“安慶官府已在民間發起募集了嗎?”
張苑回道:“陛下,能調的都調了,安慶知府派出官差到各家各戶搜查,能用的被褥和衣物一律借調,但這次咱進城的兵馬實在太多,城內各家各戶沒準備太多過冬的東西,畢竟這里是淮河以南地區,很難遇到如此大的風雪。還有就是這些年大別山地區匪患嚴重,安慶府受災嚴重……”
朱厚照一聽皺眉:“只是聽說中原地區有災情和戰亂,什么時候安慶府的境況也如此糟糕了?”
這問題張苑沒法回答。
事實便是如此,從弘治朝開始看起來大明還算國泰民安,但其實老百姓的日子僅僅是在溫飽線上掙扎罷了。
一旦遇到天災**,老百姓實在活不下去,就只能揭竿而起。
安慶府是長江下游地區的門戶樞紐,蔽冀了整個江南。這幾年安慶府雖然沒經歷什么大的戰亂,但中原地區戰亂不休,安慶府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綿延五六百里的大別山是最好的藏兵和用兵地,很多流寇在中原混不下去了,就退入大別山,然后南下劫掠,因此安慶府西北地區一直就不得安寧。
朱厚照見張苑就跟閉嘴葫蘆似的,什么都不說,當即非常不耐煩地吩咐:“趕緊通知南京那邊,讓張永他們籌備衣物和糧食送過來,朕不能讓將士們挨餓受凍。”
張苑苦笑道:“陛下,不是老奴不肯傳話,實在是南京那邊一直在推諉,這場雪下了后,江南各處道路堵塞,若是以大江運輸的話,又易為寧王水師偷襲。最好是從安慶府以北區域籌集物資,但各州府又缺乏有效調度。”
朱厚照怒不可遏:“怎么不打仗的時候沒這么多困難?等到戰事正酣時連幾件衣服都湊不齊?”
張苑低下頭,他知道自己能力不行,這時候不會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