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道,“當時我讓馬九去湖廣和江西,更多是調運物資,發現寧王有謀反傾向后,立即下令斷絕跟江西的貿易,湖廣、巴蜀、河南和陜西等地物資,全都沒辦法流入江西,算是對寧王的一種經濟打擊手段。”
“現在寧王之所以不敢輕啟戰端,也在于他打不起,下面將士飯都吃不飽,渾身乏力,只能躲在帳篷里烤火度日……光靠意志力是沒法支撐過整個冬天的……”
云柳由衷地道:“所以大人就算沒出面應對這場戰爭,也早就為陛下謀劃了。”
沈溪道:“戰略格局,并不在于戰場上兵馬一時得勢,而是要看各方實力對比和后方物資補給線路是否通暢,之前我最怕的是陛下和徐老頭操之過急,非要趁著入冬前跟寧王火拼,卻未料寧王先走錯一步棋,過早把陛下逼進安慶府城,又把徐老頭逼進青陽縣城,就此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有些事其實在戰前根本無法預料,現在陛下和徐老頭都不著急,該著急的就是寧王了,偏偏寧王領軍孤懸在外,很難拖延下去……相信再有個十天半月,寧王只能黯然撤兵退回江西。”
云柳想了想,問道:“那萬一陛下或者魏國公忍不住,選擇跟寧王開戰,或者寧王主動發起攻城呢?”
沈溪道:“寧王不是傻子,明知道攻不下青陽縣城,也攻不下安慶府城,怎么可能在這種被動的情況下開戰?如今青陽縣城跟安慶府城之間形成呼應,寧王在進攻一處時必須防備另外一處增援。”
“防守相對薄弱的青陽縣,此前寧王倒是有機會拿下來,但他猶豫不決,選擇屯兵江邊,終于錯失良機。現在唐伯虎去了,加上天降大雪,那青陽縣就不用再擔心了,徐老頭沒多少實戰經驗,只要發現唐伯虎所提建議都一針見血,是不會拒絕這樣一個謀士的建議的。”
云柳點點頭道:“大人真是神機妙算。”
沈溪苦笑著搖頭:“不是我神機妙算,只是這場戰爭一步步發展到如此境地罷了,希望唐寅這次有機會為陛下器重,將來大明的江山社稷或許跟他休戚相關……一切就看他的造化了。”
云柳道:“大人想提拔唐先生?”
沈溪道:“那是他的宿命,他本來就該在朝堂有所作為,不是我有意要成就他。不過我這么做其實算是改變歷史,不知道是否會遭致歷史的反噬!”
……
……
如沈溪所料,唐寅在青陽縣的日子過得很是愜意,就算徐俌不能完全相信他,卻也不敢忤逆他,他說不出兵徐俌果然就不出兵。
徐俌以上賓之禮款待唐寅,每天都好吃好喝供應著,時不時問問唐寅意見,唐寅基本上沒有私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跟徐俌說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朱厚照得知唐寅到了青陽縣的消息。
這件事由張苑先一步跟皇帝說及,本來江彬也有耳聞,只是暫時沒調查到沈溪派去青陽縣的人是誰,張苑想不能讓江彬事事爭先,便趕緊到朱厚照那里“告狀”。
朱厚照聞聽這消息后大感意外,皺眉道:“沈先生是什么意思?為何要派個不相干的人去青陽縣城?難道是他覺得魏國公沒本事,所以特意找了個人去輔佐?”
張苑道:“陛下,老奴也不知沈大人此舉是何意,不過也有可能是姓唐的自己跑去青陽縣的。”
朱厚照瞪了張苑一眼:“你這是什么鬼話?唐寅一直在為沈先生做事,他去青陽縣城只能說明是受沈先生委派……他去后就助魏國公取得勝利,還是劫糧道……唐寅有這么大的本事?”
張苑回答:“此人本事如何實在不好說,但沈大人那是真有本事的……唐寅可能是聽命行事吧。”
朱厚照一擺手:“你或許錯了,沈先生以前向朕舉薦過唐寅,說這個人有能力,可堪大用。若非如此,他不會每次都帶唐寅在身邊,參謀軍機……沈先生軍事造詣那么高,總不會在軍中養閑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