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柳點頭道:“醫院數量暫時夠了,診斷不要錢,藥物的銷售則維持微利,用來貼補醫生坐診的費用。而城內學校數量尚有不足……新近遷徙來的百姓太多,很多孩子無法到就近的學校上學,這也跟先生數量不夠有關……”
沈溪道:“看來還得加大這方面的投入。”
云柳不太贊同,道:“如此一來,每月光在學校一項上的投入就要過萬兩銀子,這么堅持下去,如果沒有穩定的財源,恐怕最后會……”
沈溪伸手打斷她的話,堅定地道:“一座城市是否欣欣向榮,關鍵在于普通百姓子弟能否讀書,這件事無需置疑,投入多少總有回報,等他們以后成長為出色的工程師,或者戰士,航海家,就可以反過來促進大明的整體進步。”
云柳道:“回大人,普通百姓都很愿意把孩子送到學校來讀書,畢竟這里可以學到真本事,還不用做學徒,不用簽賣身契,學到東西就能工作……很多百姓沒打算讓自己的孩子學太久,基本超過十二歲就要去找工作,不過即便如此,城內學校還是不夠。”
沈溪嘆道:“這年頭的人,就算免費給他們子女讀書的機會,他們還是希望讓孩子提前出來賺錢,養家糊口,或者攢錢娶妻生子……他們不相信山窩窩里飛出金鳳凰的奇跡。”
“那大人……”
云柳再次看向沈溪。
沈溪道:“繼續加大投入力度,把學校開到各居民區附近,不管來多少人,一定要讓孩子有書讀,這才是新城立足的根本!”
……
……
沈溪就教育問題做出具體指示,花銷方面完全可以用不計成本來形容。
這些支出最后都要落到沈溪身上,畢竟朝廷不會給他報銷,城內稅賦和收入基本都作為新城建設所用,朝廷會從新城調撥各種工業品成品,現在已不復當初需要朝廷投入的狀態,新城自給自足的同時,可以提供大量產品給朝廷作為反哺。
沈溪單獨召見船廠管理層,吩咐在深入研究蒸汽機的同時,繼續加大船只建造和改進力度。
此時皇帝讓沈溪調撥大船開辟近海運輸線的圣旨傳到新城,除了囑咐開通南北雙向的固定海上航線外,對于開海之事沒有提及,這讓沈溪非常失望。
“長久以來,大明海防荒馳,沿海衛所將士窮困潦倒,戰力全無,更是坐視豐富的魚獲資源白白浪費掉,本來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的物產來養活更多百姓……”
沈溪很惋惜,他明白閉關鎖國不過是統治者為了方便統治國民而制定的措施,朝中大批人支持,時間久了連百姓都覺得是對的。
但沈溪卻知道,想要社會發展,文明進步,大明要保持長治久安,必須開海,畢竟他不能時刻守在江南抵御海盜倭寇,只要大明海疆處于對國民的封鎖狀態,就會有外來人惦記,倭寇和海盜會層出不窮,擾亂民生。
云柳道:“大人,陛下傳召您速回京城。”
沈溪點頭:“對此我早就料到了,出來這么久,陛下若不著急才有問題。先準備一番,不用著急走,我尚有事沒完成。”
云柳不敢問沈溪有何事需要留在新城,不過她覺得可能跟沈溪的私事有關。
沈溪在等惠娘和李衿從廣東回來。
但沈溪沒把惠娘和李衿等到,倒是先等來了唐寅。
唐寅聽說沈溪從南洋北上,心急火燎從山東趕到新城,唐寅現在做事很積極,他知道自己能混個兵部侍郎不容易,就算星夜兼程跑斷腿,見到沈溪后也沒有任何怨言。
唐寅道:“沈尚書可算回來了,陛下傳召您回去……剛得到消息,說是您家眷沒事。”
沈溪皺眉:“之前我的家眷出了什么事嗎?他們不在京師?”
唐寅本以為這件事沈溪早就清楚,看到這情形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說錯話了。
“呵。”
唐寅趕緊把話題揭過,道,“回來就好,錦衣衛指揮使錢寧估摸明日會到,這次恐怕要我倆護送沈尚書回京師。”
沈溪笑道:“是護送?不會是押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