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笑道:“我說可以就可以,怎么,你沒信心辦案?”
全云旭有些尷尬:“準備的時間終歸還是倉促了些。”
沈溪點了點頭:“若準備時間過長,案子反而不好審,知道原因為何嗎?”
全云旭本來還在一種推辭的態度,聽到沈溪的話后,馬上進入過案的狀態,思索后道:“沈尚書是怕此案牽扯進太多人吧?”
沈溪微微頷首:“是有這方面的原因……案子經不起查,因為朝中涉案的人太多,就說六部吧,從戶部到工部,還有兵部和吏部,很多人都跟江南案有牽扯,那些在南京當過官的,更是經不起調查。”
“以九年為一個時間段,過去兩個九年里,有多少人涉案?怕是沒有二百,也有一百吧?”
全云旭皺眉道:“此案的水如此深?”
沈溪笑著搖搖頭:“你知道朝中有多少勛貴牽扯進案里?江南軍費開支不明一直為朝廷詬病,朝廷曾數度派員整頓,可是先皇時查到一半便不了了之,我在江南當過官,對這些事有所了解。”
全云旭馬上聯想到沈溪當過東南三省沿海總督,還當過湖廣、江西兩省總督,對于江南的事當然比他了解的更全面。
沈溪道:“你入朝時間不短,但對于此中險惡獲悉不多,此案往大了說,朝中很多人都有干系,但往小了說,不過是二人仗著手中權力做了一些為非作歹的事情。”
全云旭問道:“那此案最好是大事化小?”
“嗯。”
沈溪笑著點頭,“陛下的意思便是如此,你看前后幾任南京兵部尚書都沒事,不就說明問題所在嗎?”
全云旭想了想,跟著點頭:“以下官所知,南京兵部王尚書其實也牽扯進案中,但陛下沒問罪,只是讓他卸任……便很值得推敲。”
沈溪道:“王尚書最多算是魏國公的棋子,本身沒做過大奸大惡之事,最多也就不過是面對強權不作為罷了,至于其他幾任兵部尚書基本也是這個問題,強龍難壓地頭蛇,他們作為朝中委派的流官,能作何?”
全云旭問道:“這是陛下和沈尚書堅持要對江南軍隊進行改革的根本原因吧?”
沈溪沒有隱瞞,笑著點點頭:“初衷的確如此,此事由我辦最合適,便在于我在江南的時間相對較長,對地方上的情況很了解,而且軍中我也說得上話,讓旁人去未必有如此結果。”
“當然,外在因素很多,江南發生的幾場戰事,尤其是陛下親征平寧王之亂至關重要,在這之后進行改變,算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遭遇到的阻力也不會那么大。現在唐寅在江南便做得不錯,把我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堅決地推行下去……”
全云旭行禮:“在下冒失了,對江南案所知不多,還一直催促沈尚書您。”
沈溪笑著拍拍全云旭的肩膀:“論年歲,你比我大,但論朝中為官的經歷,我比你多多了。官職的高低不代表什么,只要是為朝廷做事,不必計較誰的資歷更深一些。”
“所以我相信明天過堂時,你能找到案子的重點,最短時間內把案子審定,也讓朝中的非議聲迅速平息下來!”
全云旭聽了沈溪的話,感慨萬千,任何在朝為官之人都希望能得到當權者的欣賞,他也算是恃才傲物的人,眼見沈溪如此欣賞,還準備對他加以重用,心中自然非常激動。
“沈尚書放心,在下必當竭盡所能,把此案審問得滴水不漏。”全云旭表態道。
沈溪笑著搖頭:“不是滴水不漏,而是要面面俱到,讓各方都滿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