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湖人與勇士的西部半決賽G2戰繼續于甲骨文球館進行。
上一場為勇士空砍了28分、9籃板、8助攻的小詹詹這場改變了比賽思路。
眾所周知。
無論是巔峰期亦或者是生涯晚期。
因為得分方式與蘇楓、科比不同,所以詹姆斯的體能一直是他所在球隊的晴雨表。
而簡單來說便是......
由于詹姆斯的打法決定了他雖然有持續且穩定的得分,但是缺乏爆炸性的得分。
所以比賽里,一旦他的體能告罄,那他所在的球隊便很容易崩盤。
這與詹姆斯的個人能力強弱無關。
而是在現代籃球的歷史上,能集爆炸性與穩定性于一身的球員,有且僅有蘇楓。
撇開某些著名喬黑的觀點不談。
巔峰時的邁克爾-喬丹牛比吧?
但是再牛比的喬丹,他的暴擊傷害在蘇楓面前也只是個弟弟。
因此,縱觀蘇楓記憶里小詹詹的職業生涯你不難發現。
比起超級內線,他更需要一位能讓他均勻分配體能的超級外線來與之搭檔。
熱火時期,哪怕韋德與詹姆斯并不完全兼容,熱火也連續四年打進了總決賽。
而騎士二期,在歐文還沒發病之前,二期騎士亦是當時總冠軍的最有力爭奪者之一。
這一世,蘇楓的出現間接或直接地影響了詹姆斯的成長。
可是,詹姆斯與生俱來的特點,卻決定了他與“帥”無緣。
介賽季,截至G2戰之前,勇士開場普遍更喜歡利用庫里和克萊去為詹姆斯投開局勢。
因為這樣一來,詹姆斯接下來不僅會獲得更加理想的突擊環境,并且,他還能利用他接下來的突擊去近一步帶動隊友。
G1戰上,打到末節都還有充沛體能的詹姆斯便是勇士依靠這套戰術能在今年這個縮水賽季打到常規賽第二的最好佐證。
然而,G1戰上,勇士的輸球也告訴了范甘迪與詹姆斯。
只要那個男人能在比賽里為所欲為。
那勇士便只能用“魔法”去對抗“魔法”。
于是,G2戰上,詹姆斯變了。
球場上,比賽剛一開始,肩負為隊友鑿開局勢的他,一上來便連拿了6分。
在體能充沛時,湖人的無限輪轉能夠十分有效地限制勇士的外線投射。
但是就算沒有裁判的客觀影響,光憑蘇楓和芬森,他們也很難去阻擋想通了之后的詹姆斯在球場上的突擊。
畢竟,護框能力介玩意兒......
向來與你有多能防無關。
而是得看你的內線高度是否足夠。
蘇楓前世,為什么沒連續遭遇大傷之前的波爾津吉斯會令紐約球迷直叫真香?
因為身高221公分的他除了得分之外,還是少有的身高超過220公分,且移動速度極快的內線屏障。
生涯前三賽季,波爾津吉斯的場均蓋帽和場均犯規次數分別為2.0次與3.2次。
前者,體現了波爾津吉斯在內線對對方的威懾力,而后者,則是凸顯了波爾津吉斯的協防到位率。
在蘇楓原本的時空里,大傷之前的鄧肯場均亦有2次左右的蓋帽和3次左右的犯規。
因為除了那些上來為核心球員背犯規次數的藍領之外,大多數核心內線的犯規次數基本都是與他的防守積極性掛鉤的。
當然......
光靠犯規次數也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因為如果你是“傻芬”那種“霸王龍”,那就算你協防到位,你也只是白送給對面兩次罰球。
所以,知道為什么格里芬會在19年遭遇大傷過后突然開啟下坡路了吧?
因為雙手太過短小,無法給隔壁橫空出世的林加德林皇鼓掌,所以世界體壇哪里還能容得下“傻芬”這只“霸王龍”?
總之,巔峰期的詹姆斯再可怕,從小教他打球的蘇楓也不怵。
但是再加上庫里和克萊帶來的理論上限之后......
詹姆斯此刻的能力值就不是具體數值能夠體現的那么簡單了。
正所謂黑詹也要守黑詹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