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NBA,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蘇楓、庫里那樣,常年保持40%以上的瞎幾把扔三分命中率。
但是對于科比、東契奇這群得分手而言,這種出手結構卻并非沒法借鑒。
因為撇開庫里的場均出手不談......
蘇楓前世,庫里打球之所以很少會給人“獨”的感覺,正是因為這種出手結構,除了在觀感上令你感受不到原來他已經出手了那么多次之外,只要你能保證一定的命中率,那對于球隊的整體進攻來說,它甚至會起到很積極的幫助。
眾所周知。
現代籃球在進攻時講究的無外乎就是一個空間。
可是如果你不扔,我不投......
那這空間,又如何而來呢?
蘇楓前世,關于庫里有句玩笑話叫做,只要我投得夠快,那你就感覺不到我是在打鐵。
誠然,這句笑話并不好笑。
但是它卻道出了這種‘庫里/哈登式出手結構’的真相。
而作為這種出手結構理論上的鼻祖,今晚場邊,比盧普斯也現身說法,向明明蘇楓、科比投了這么多次,但是自己卻感受不到這倆鐵貨在場上瘋狂打鐵的隊友說道:“一場NBA比賽有48分鐘。
而一般,一支球隊的場均出手次數會在八、九十次左右。
所以以前,在NBA教練們看來,想要提升球隊得分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最先進的戰術去提升球員的命中率。
但是蘇的出現卻改變了這一切。
早在當年活塞時期,我便向道格(里弗斯)建議過,我們不應該執著于球隊能不能打成這一次進攻。
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在一場48分鐘的比賽里,我們能把球隊的出手數提升到多少次。”
蘇楓前世,生涯命中率僅為41.5%的比盧普斯在大多數人眼里,絕對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鐵匠。
但是你如果你知道比盧普斯的生涯真實命中率......
那你就絕不可能說出比盧普斯是鐵匠這種話。
58%。
由于在比盧普斯的出手結構里,三分球占了他出手的一半,所以無論是在NBA專家還是資深球迷眼里,比盧普斯從來都不是一名球風很獨,且喜歡霸占球權、出手權的后衛。
“在倆隊陣型都未落穩的情況下,趁著對手防守注意力沒有在第一時間集中的投籃,以前在NBA是不被大多數教練允許的。
因為在以前的NBA教練認知里,籃球就是一項雙方擺好了陣型之后,你打一回合,我打一回合的回合制運動。
但是在蘇當年顛覆了人們的認知之后......
NBA的比賽節奏仿佛就像是在一夜之間加快了一個世紀似的。
因為從理論而言,既然籃球打戰術的目的是為了給得分手尋找到出手機會。
那為什么,我不能通過提速,去抓這種對方無法于第一時間顧忌的防守縫隙進攻呢?”
看著隊友們,比盧普斯接著說道。
而這下......
我湖的替補席上,除了朗指導若有所思之外,其他人均在這一刻開啟了一臉懵逼狀態。
“今晚,科比和蘇的三分出手大多都是在抓轉換進攻時投出。
在我看來,這種球就算投不進也無所謂。
因為這本來就是搶出來的機會。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
今晚在上半場比賽里,我們的出手次數比開拓者多了整整二十次。”指著技術統計上倆隊的出手次數,比盧普斯說道。
而看著58對38的半場球隊出手次數對比,只見朗多在沉思了一會兒后說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昌西。
因為通過搶出手,我們已經在無意間加快了這場比賽的節奏。
加上蘇和科比在外線投了大量的三分,使得開拓者的防守不斷外擴......
所以我們在內線也獲得了大量的進攻機會。
因此,就算我們在這個夜晚看上去很像是在亂打......
實際上,這場比賽的走勢也已經在無形中傾向了我們!”
聞言,比盧普斯高興壞了。
因為在NBA,比盧普斯一直認為沒幾個人能聽懂自己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