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元生將女兒也拉出帳外,很快只剩寧澤與老者。
寧澤虛弱拱手,恭敬問道:“老先生救我一命,寧澤銘記于心!敢問先生名諱。”
“山野之人,無須在意!”
“先生對澤有救命之恩,還請告知名諱!”
見他堅持,老者這才回答:“好吧!老夫姓段,單名一個煒字!”
“原來是段老!”寧澤拱手說道,“救命之恩無以為報,不知段老可有家人?”
“家中有個老伴,一個兒子。”
“段老一家以何為生?”
“老夫每天砍柴,老伴織布,兒子種地。”
“不知段老是否愿意帶上家人,隨澤一起前往華郡?”寧澤說道,“別的不敢保證,至少保得段老一家終生富貴!”
老者聞言搖頭:“寧軍師替公主效命,自然可以做到。不過老夫挺滿意眼下生活,老伴跟兒子也是一樣,并不想做任何改變。何況鄉野之人也不習慣山外一切。”
“澤有恩必報,不愿虧欠他人!既然段老與家人不愿離開,澤會備下謝禮。”
“不用,”老者趕緊擺手,“真的不用!其實臨走之前老夫只想跟寧軍師說幾句話。能聽進去老夫會很欣慰,聽不進去也沒關系。”
“段老對我有恩,有任何要求盡管開口!”寧澤說道,“只要力所能及,澤必定全力以赴。”
“其實也沒什么,就是老夫聽路過村子的商人說起,寧軍師此次出兵征戰造下不少殺孽。”老者嘆道,“百姓無辜,被迫從軍的士兵也很無辜,因為當權者的利益而被迫廝殺的更加無辜。村子里很多年輕人被強征入伍,上戰場后再沒回來。老夫知道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還是想求軍師一件事情。莫要強征青壯入伍,拆散百姓人家,莫要多造殺孽,孩子都是人生父母養的。我等山野百姓不懂大人物的想法,若是有什么地方說得不對,請軍師不要責怪。”
寧澤沒想到他會這么說,仔細想想,從華郡出兵,這一路過來確實死傷無數。
死傷最終的當然是跟自己敵對的勢力,很多都是因為自己的計策,有時候一場火計就有成千上萬敵軍士兵被收割。
見他思索,老者說道:“軍師所染乃尸瘴也!可知何為尸瘴?”
“請段老賜教。”寧澤拱手。
“近年天災**,死傷無數。尸體堆積如山,盡皆置于黃姑峰,因此產生尸瘴!”老者解釋,“這其中未必沒有軍師一份。如今軍師途徑黃姑峰染上尸瘴,可曾想過因果循環?”
“因果循環?”
“凡事有因必有果!”老者說道,“這個道理尋常百姓都懂。軍師若能少造殺孽,興許不會有今日之事!”
寧澤微微搖頭:“我從不信因果之說!即便沒有我,大成國依舊征戰無休,混亂不堪。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若我不心狠一些,也許躺在那邊的尸體就是我和我的部下。不過我會記住段老的話!日后與敵作戰盡量減少雙方傷亡,少用殺生計策,也不會強征百姓入伍。”
“軍師乃是明理之人!”老者說道,“既如此,老夫告辭!”
“段老且慢!”寧澤忙叫住他,“山路崎嶇難走,澤命人騎馬送您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