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差矣!”人群中,馮喬站出來大聲說道,“天意如此,合該將軍得崇文郡,以此為基征戰天下!大成國運衰敗,當有能者扶持,方能平定亂局。何況馮、馬兩家交情深厚,將軍忠義之人,豈會虧待馮家?當今天下,正需將軍力挽狂瀾。何況府尊之仇未報,非將軍不能也!”
馮義說道:“此言大善!兄長,弟自知無能,非陸驄對手,欲報父仇全賴兄長。還請兄長莫要推辭。”
文武官員其實都有眼睛,馮義的確不適合,一個是沒有能力,性格怯懦,再一個,他本身也閑散慣了,不喜歡這種復雜的事情。相比之下,馬健確實不錯,能力出眾,品行俱佳,又有天意。因此紛紛開口,支持馮義將大權轉讓馬健。
馮義再度開口,帶著文武官員第三次求馬健接管崇義。
馬健猶豫許久,終于說道:“我本無意,奈何義弟苦苦相求。今暫替義弟掌管郡城,他日義弟索要,當即歸還絕不留戀!”
馮義大喜:“兄長文韜武略,必成大器。亡父之仇,全賴兄長!”
“世叔之仇,豈能相忘?他日必定出兵北伐,一者報仇,二者營救陛下!”
于是馮義下令,將郡守印信取來,親手交給馬健。
同時脫下太守官服,替馬健穿上。
文武群臣一同行禮,口稱:“府尊!”
馬健接任崇文郡太守,厚待馮家。
為了平息少數人的不滿,求娶馮義長姐馮蘭,以馮家女婿身份上位。
這樣一來,馮家內部不滿消除,成了一家人自然全力相助。
馬健得崇文郡,任命馮喬為軍師,重用馮家族人。
親自統兵與白亭晚大戰半月,用馮喬計策生擒白亭晚,俘虜數千人馬。
白鏡堂大怒,親自率兵攻打崇文。
馮喬獻策,讓馬健不要出戰,只需堅守城內拖延時間,劉盤、李杉自會攻打錦屏郡。白鏡堂必定慌亂,趁其退兵之時追擊,可獲全勝!
馬健聽從建議,果然堅守城中。
白鏡堂帶兵猛攻,忽聞劉盤、李杉出兵錦屏,擔心基業有失,趕忙撤退。
馬健領兵殺出,隨后追擊,白鏡堂大敗,損兵折將。
白鏡堂逃回錦屏,遭劉盤、李杉聯手攻打,抵擋不住。
城池被破,劉、李大軍逼得白鏡堂倉皇逃出。
走投無路之下,咬牙前往崇文郡,向馬健投降。要求馬健出兵,攻打劉盤、李杉,為自己報仇出氣。
馬健接受投降,與白鏡堂、白亭晚一道殺向錦屏郡。
劉盤、李杉出兵迎擊,共同對付馬健。
不過各懷異心,被馮喬輕松離間,兩軍自相殘殺,損失慘重。
于是不敵馬健,被迫退出錦屏各自返回羌陽、大靖。
馮喬獻策,再度挑撥。
劉盤、李杉仇怨加深,羌陽、大靖兩軍不斷攻伐。
馬健卻趁這個時候休養生息,努力恢復崇文、錦屏兩軍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