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張好漢聽了楊辟建議,堅守峰頂,不管如何引誘全無反應。
雙方陷入僵持,寧澤知道對方跟在拖延時間,想要靠著西峰山的資源,熬到己方部隊軍糧用盡。
本來到了冬季糧草就很吃緊,各州暴雪災情,為了救災大批軍糧撥下去,確實經不起消耗。
主要這個時代糧食產量太低,即便豐收也是有限,莊稼沒有雜交,產糧都靠老天爺眷顧。又有蝗災、旱災、水災,其實蠻麻煩的。
寧澤對莊稼雜交不算了解,就知道需要人工授粉,用不同品種培育。至于具體方法需要交給研究部門的人,讓他們仔細鉆研。
來年開春把這個工作分配下去,盡全力弄出雜交莊稼。莊稼產量上去,百姓存糧多了,交稅自然更多,國庫才能充盈。糧草充足,就不會有現在這種情況。
當然,那是之后要做的事,眼下需想辦法消滅西峰山上的亂軍。
亂軍在西峰山的布局,寧澤通過虛擬地圖了解得一清二楚。
可是沒什么用,因為西峰山地形復雜,山路格外陡峭。就算知道對方布局,面對關鍵路口的防御,根本打不上去!
山上最不缺的就是木頭和石頭,只要出兵攻打,滾石檑木迎面而來,刀槍不入的浮屠軍也撐不住。
不論前后左右,但凡通往西峰山的道路,都是窒礙難行,都有亂軍把守。
對方依靠山中資源,即便冬天也能熬過數月。若是開春資源更加豐富,甚至可以開墾土地自行耕種,倒是更加麻煩。
想來想去,面對這樣的狀況只能從亂軍背部擊破。
寧澤下令,各路士兵每日前往關隘處喊話,勸誘亂軍下山投降。
只要棄暗投明,可以既往不咎。想回家的可以回家,想當兵的繼續當兵,不用在山中吃苦,下山回家便能吃飽飯,住在溫暖的房屋。
這招效果不錯。
被張好漢煽動的亂民中,許多人對現在的情況不滿。
山上雖然資源豐富,但是冬季寒冷,打獵捕魚都很辛苦。雖然伐木造屋,哪有自家溫暖?
每天還要在嚴寒之中守衛關隘,提心吊膽。
最重要的是,西峰山被寧澤軍徹底包圍,插翅難飛。
沈氏三兄弟加上趙小羊的死,也給眾人沉重壓力。
因此,陸陸續續出現偷逃下山,向寧澤軍投降的情況。
張好漢急忙下令,加強各隊監管,有擅自下山投降者,以霍亂軍心的罪名直接斬首。
如此刑罰嚇到大批亂民,可還是有不少人冒死逃走。
見此情形,張好漢有些慌張,趕緊詢問楊辟如何應對。
楊辟仔細思索,覺得這種情況下只能用利益勾住他們。因此建議張好漢自封為王,從上到下使勁封官,讓這些亂民多數都有官做,承諾熬過冬季便打回川城縣,并且奪取更多城池,甚至以后奪了天下,這里每一個人都是高官厚祿,享不盡榮華富貴。
反正空頭支票不要錢,使勁開出去就行。
還真別說,這招挺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