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缺糧、被四路蠻兵包圍的危急情況,仆簡建議撤兵。
唐牛卻道:“朕率兵親征,豈能半途而廢?爾等可愿隨我先滅薩科達、瑪珽援兵,奪其糧草?”
雖然眾將覺得此刻撤兵最為妥當,面對唐牛散發出來的驚人氣勢,卻都說不出反對的話。
于是唐牛軍前軍作后軍,后軍作前軍,在于肜、長邑軍隊接觸之前,先轉向回頭,埋伏于南道盆地。
薩科達、瑪珽援兵抵達此處,遭到唐牛軍突襲,兩軍將領在戰亂中被殺,直接潰敗。
唐牛軍奪得糧草,俘獲上萬蠻族兵馬士氣大振,立刻回頭奔襲,攻打肜、長邑聯軍。
阿瑞斯、忽爾干分別駐于堰坡、興道,列陣防御。
唐牛軍首先攻打堰坡,與阿瑞斯軍交戰。
阿瑞斯堅守堰坡,借助地形阻攔唐牛。
忽爾干從側面出兵,與阿瑞斯形成夾擊之勢。
唐牛帶兵與這兩路兵馬激戰數日,互有損失。
因為堰坡、興道地形復雜,易守難攻,仆簡提議兵分兩路,由他和妹妹苗姬帶領那多兵馬繞道,從后方奇襲阿瑞斯。
唐牛應了建議,帶領主力牽制阿瑞斯、忽爾干。
仆簡與苗姬從小路繞過去,出現在堰坡后方,悄悄殺上山,與唐牛軍配合。
阿瑞斯沒有料到后方會出現敵軍,防守不夠嚴密,結果大敗。
唐牛攻占堰坡,斬殺阿瑞斯。
隨后趁勝追擊,與仆簡兵馬夾攻興道。
失去堰坡援兵,忽爾干孤掌難鳴,堅守幾日后無奈投降。
唐牛軍氣勢如虹,大軍直奔肜國城池。
肜國首領阿皮瑪親自帶兵守衛城池,抵擋唐牛、仆簡聯軍攻勢。一邊派遣使者繼續求援。
長邑首領損失數員大將,無數兵馬,心有余而力不足,沒辦法繼續出兵。
薩科達、瑪珽被唐牛打怕,也不肯出兵。
至于陸驄那邊,趁著唐牛攻打蠻族,調動全部力量南征大同。
蠻族對他而言可有可無,用得到就用,用不到就舍棄。趁著唐牛討伐蠻族,不可能派兵支援馬健的機會,首先要收服失土,削弱敵軍。
沒有任何援軍,阿皮瑪苦守月余,終于被唐牛攻破城池,當場陣亡。
唐牛從肜族挑選一個聽話的任命為新首領,讓他率領兵馬協助,北上攻伐長邑。
長邑首領忽查卓陷入絕望,自知不敵。
正好投降唐牛的忽爾干過來勸降,他們是親兄弟。當面聊了一陣,確定長邑扛不住唐牛大軍,忽查卓愿意投降,長邑從此歸順周國。
唐牛大喜,接受忽查卓投降,讓他繼續擔任首領,并賜長邑國王身份。
忽查卓宣誓效忠,允諾絕不背叛。
唐牛順利收服那多、肜、長邑三族,聲名大振,攜勝利之姿回國。
三族首領各自帶領親信,隨唐牛一起回到卞州,以君臣之禮聽從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