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澤并不覺得意外,雖然這種做法有些不夠人道,換自己淪落到馬健這個地步,也會毫不猶豫動用民兵:“不管是否自愿,只要踏上戰場便是敵人!”
得到寧澤命令,華**隊加強攻勢,在裴濟、東方疏、寧勇、邵乙、魯五昌身先士卒之下,全軍向羌陽展開猛烈進攻。
羌陽城內也是拼盡一切,馬健親自上陣,指揮民兵堅守城池,使用各種防御陷阱擊退華**隊。
雙方你來我往格外激烈,不敢有絲毫放松。
雖說羌陽城兵力占優,以十幾萬大軍對抗寧澤四五萬兵馬,看上去處于優勢。實際這十幾萬大軍沒有士氣,絕大多數是沒有經過訓練的民兵,戰力極低。
寧澤那邊有始皇帝戰法加成,軍隊士氣高昂。從上到下幾乎都是精兵,戰斗力不俗。又有寧澤這個超級輔助,傷兵可以迅速復原,毫無畏懼。
激戰半天,城內已經折損數千民兵,華國這邊損傷在個位數,也就幾個倒霉一點的當場死亡來不及恢復,這點損失跟城內對比,非常打擊人。
激戰過后,寧澤兵馬暫且撤退,安營扎寨進行休整。
馬健松一口氣,對方攻勢太猛,好幾次差點沖上城墻,實在嚇人。己方損失數千民兵,本來不高的士氣再受打擊。
所幸寧澤兵馬不是機器人,如此高強度的戰斗就算傷亡控制在個位數,全體將士也會疲憊。
趁對方安營休整,馬健將今天守城看到的問題抓緊解決,命人把那幾個最容易被對方突破的點努力鞏固防御,避免下次進攻再被利用。
寧澤沒有閑著,雙方暫時停戰,趁著空閑讓人寫下大量勸降文書,綁在箭矢上面派一支隊伍悄悄射進羌陽城內。對方攻擊之前,立刻撤離。
大部分勸降文書被第一時間收走,避免守城將士看到,產生動搖。
只是依舊有部分被看到,其中包括不少被迫參戰的民兵。
私底下出現討論之聲,面對華**隊的高強度攻勢,并非所有人都能保持上下一心。
馬健可以做的,就是加大力度收繳勸降書,禁止私下關于這方面的討論,同時鼓舞全城兵將,讓他們知道這場戰爭并不是必輸局面。
接下來幾天,華**隊都是強力攻城,戰后射出勸降書,擾亂人心。
戰術雖然簡單,也是最有效的。
每天戰場之上持續減員,一場下來數千傷亡,對比華國每次都是個位數,甚至無傷,羌陽城內所有軍民壓力驟增,民心浮動極大。
即使如此,有馬健親自坐鎮依舊停住,大家至少保留一個信念——只要堅持到華**隊糧草耗盡,自然退兵。
就算寧澤軍隊一天干掉數千人,十幾萬兵馬足夠拖一個月。對方三線作戰,打了這么久,糧草消耗得差不多,應該堅持不了那么久。
十幾萬兵馬排著隊讓他殺,也能拖個十天半個月的,何況還是拒城而守,情況截然不同。
在馬健的領導下,羌陽城咬緊牙關繼續作戰,拼命將華國兵馬擋在城外。
就這樣持續十天左右,沒等華國兵馬糧草耗盡,城內首先出現問題。
華國兵馬不是機器,南成將士也一樣。每天數千傷亡,對軍心士氣打擊極大,加上寧澤那邊勸降書接連不斷,承諾不管地位高低,只要愿意投降,協助華國奪取羌陽,都能得到重用。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不在話下。
雖然城內部分將士堅信能夠撐到寧澤退兵,另外一部分卻很現實,看出軍心士氣不可用,眼看就要撐不住,便開始提前為自己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