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元生不解,為什么要資助敵方?
寧澤解釋:一是為了賺錢。既然對方想要買糧,是他們迫切需要,糧價當然可以往上提,直接以高價出售,賺到比正常情況下多出幾倍的錢。二是緩解敵方處境,讓他們在擁有足夠糧食的狀況下,不會過于絕望。第三,對方為了防御華國兵馬,肯定會拼命征募兵馬,擴大兵力。如此一來軍糧消耗勢必加劇,換作任何一人都不會讓民兵吃太飽,優先照顧己方精銳。真要讓所有民兵吃飽,買再多糧食都扛不住。
正常情況下,那些民兵被迫參軍可能心有不滿,但是有頓飯吃勉強可以接受,吃得少點也沒什么。但是自己這邊可以提前傳出消息,說是唐牛事先購買巨量軍糧,以備不時之需。如此一來,知道唐牛買了很多軍糧,卻又不給自己吃飽,對比狀況下民兵心理就會不平衡。
華國這邊再稍微宣傳一下,讓對方知道華國士卒伙食狀況,就算普通士卒也是一日三餐完全管飽,對比之下更加讓人心里不平衡。
在這種狀況下,民兵反而成為唐牛勢力隱藏導火索,隨時可能爆發。
華國這邊要做的就是施加壓力,給予火星。
一旦引燃,吃虧的還是唐牛陣營。
宓元生聽明白了,覺得寧澤說得很對。而且從頭到尾,寧澤都是非常端正地以女婿身份對話,讓他看著非常舒服,于是命人傳話,告訴周鴛只要可以接受高價,可以出售軍糧。
周鴛剛開始得到宓元生這個回答,說是讓他直接離開,心里還挺郁悶的。畢竟在唐牛面前說過成功幾率很大,結果直接打臉。
不過很快宓元生的人又過來,告訴他購買軍糧沒問題,不過價格會比較高。
這讓他松了口氣,價格不是問題,眼下買到足夠軍糧,解決后勤問題最為重要。
為此,唐牛忍痛從周國國庫取出五十萬金,一路拉過來就是為了換回軍糧。
隊伍來到衡山郡,當面與宓元生討價還價,最終以市場價的兩倍成交。
周鴛順利帶回足夠軍糧,華國大賺特賺,五十萬金收入國庫。
軍糧運回蒲州三龍郡,周國上下全都松一口氣,有了這些糧食,只要省吃儉用,打起仗來守住幾個月沒有問題。
征募士兵自然是加大力度,不用擔心。
周鴛從衡山郡買到巨量軍糧的消息不脛而走,正如寧澤所說,那些被強征過來本就不是心甘情愿的民兵,本來覺得每天吃一餐沒什么,餓不死就行。可是聽說周國并不缺糧,那些正規軍隊每頓都能吃飽,華國那邊也是一樣,唯獨他們餓著肚子,自然有一部分心里不平衡。
不過眼下沒有出現亂子,只是稍有怨言。
估計雙方正式開戰,民兵發現自己被當作消耗品,待遇又這么差,越來越多同伴在戰爭中死去的時候,一旦達到心理承受上限,就會完全爆炸開來,反而成為周國的噩夢。
華**隊再稍微使個計策,讓他們直接倒戈相向也有可能。
唐牛倒沒在意,他也不會想得那么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