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知道路剛剛清空,與周鴛合兵一處準備出發,卻見皇后苗姬帶著殘兵敗將倉皇而來。
上前詢問,得知三龍郡已失,大半周國兵將臨陣倒戈,不由得眼前一黑,差點摔落馬下。
周鴛勸道:“可先退往巫水,聯系丞相請求支援。”
唐牛聽從建議,軍隊掉頭退到巫水郡。
結果剛剛抵達,馬上收到消息:夏城郡被梁騰攻破,丞相梅緒損兵折將,退守柳州。希望得到三龍郡主力支援。
兩邊都想得到支援,寄希望于另外一方,結果發現雙方情況相同,自顧不暇。
三龍郡、夏城郡先后被華國攻占,多數兵將倒戈,
以剩下的兵力,根本不能抵擋華國兵馬。
唐牛自知無力反轉局面,忍不住對周鴛說道:“昔日父親不聽我言,若早殺寧澤,何至今日?”
抱怨歸抱怨,頭腦還是很清醒的。直接召集文武大臣,將眼前局勢詳細告知,表明周國已經無力再戰,即便他肯親自率兵拼到最后,也擋不住華國兵馬。畢竟寧澤都沒出手,已經落到這般田地。
手下文官武將全體默然,面對這個局勢,誰也沒有翻轉之策。
最終周鴛出列,上前說道:“如今我國糧餉不足,兵力虛弱,無法抵擋華國大軍。梁國自身難保,也是無力支援。繼續抵抗,只有兩個下場。一是戰至最后,城毀人亡;二是被迫投降,落到跟馬健一般下場,被囚華郡。以臣弟拙見,不如以六郡之地與華國談判,至少也能爭取到陸瑋那般待遇。”
“諸卿以為如何?”唐牛打心底是不愿意投降的,可惜手中沒有其他牌能打,他也不愿淪落到馬健那般,被困華郡做個虛名王爺,失去自由。
換作之前,文武群臣都是嗷嗷求戰,絕對不會投降。
只是接連兩場大敗,以現在的兵力再也不能硬氣。
其實對于他們來說還好,不管是戰到最后一刻,抑或提前投降,以華國對待南成官員的態度,大家都能得到重用。關鍵是身為周國皇帝的唐牛,他要面臨什么樣的待遇。
最終,這些文武官員還是出來附和周鴛。
再打下去,刀劍無言,說不定戰爭中一個不小心就掛了,干脆穩妥一點,對唐牛來說也比較好。與其失去所有才投降,被迫前往金州華郡,變成跟馬健一樣失去實權的虛名王爺,還不如趁現在還有六郡之地,以此作為條件跟寧澤談判。
大家意見一致,唐牛不由深深嘆息:“鴛兒!”
“在!”周鴛上前一步,恭敬回應。
“事到如今,無從選擇!朕命你作為使者,前往華**營談判。若寧澤同意將卞州之地留給朕,此處事務皆由朕做主,外人不得介入,周國便同意投降。朕除帝號,向華國稱臣。若寧澤不同意,即使戰到一兵一卒,朕也無懼!”
“臣弟領命!”周鴛嘆息一聲,雖然崇拜寧澤,他也不想將父親一手創下的基業拱手奉上。
只是沒得選擇,得到南成官將的華國實力更強,寧澤沒有親自出手,尚且抵擋不住。一旦寧澤參與進來,便是拼盡全力也難擋住。
大勢所向,無力阻擋。
周鴛作為使者,代表唐牛離開巫水郡,迅速趕往三龍轉達投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