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拍著胸膛保證,愿意作為中間橋梁,為雙方勢力牽線。
暫時將蒲安民留在河奚郡,通過電報聯系金州華郡,向沅熙女皇報告此事。
劉元香正沉浸在周國投降,江山大部分掌握手中的喜悅,忽然聽說梁國畏懼,也有投降的想法,頓時大喜。
作為華國統一十六州最后的障礙,梁國若能投降,萬里江山最終一統,自己便能完成父親遺愿,最終取回屬于自家的山河社稷。
由于寧澤正在接收周國,鞏固卞州、蒲州地界,便想同時取回梁國,給他一個驚喜。
當即下令,讓河奚太守陸堅代替朝廷與蒲安民談判,竭盡所能將其拿下。
陸堅得到命令,當即鉚足全力,在河奚郡與蒲安民就梁國投降之事展開唇槍舌劍,彼此為己方勢力爭取最大利益。
梁國內部得到消息,沅熙女皇劉元香命河奚太守陸堅與蒲安民談判,雙方就投降之事展開辯論,大喜過望。
只要華國對梁國投降寄以希望,就不會輕易派兵攻打,破壞談判。
就算寧澤發覺,也能拖延一段時間。
借此良機,司馬法緊鑼密鼓安排,努力解決國內缺兵、缺糧、士氣不振的問題,同時不斷派出人手,到卞州、蒲州、塢州、袞州等地散布謠言,意圖煽動各地降兵降將,包括百姓不滿華國起兵造反。
又派另一撥人設法潛入華國境內,收集各種情報,尋找可趁之計煽動造反。
三管齊下,企圖絕地反擊。
蒲安民與陸堅的談判取得一定進展,雙方約好在彌章郡受降,屆時皇后,也就是梁國太后會帶著皇帝陸璟,攜文武百官前來,舉行隆重的投降儀式,由陸堅代表華國接受投降。作為交換條件,陸堅得到劉元香同意,封陸璟為密梁王,永鎮云州。
蒲安民回到云州,將談判結果上報。
陸堅著手受降儀式,緊鑼密鼓準備著。
司馬法得到回報,袞州、吳州、卞州、蒲州境內,確實有一些不滿華國統治的南成、周國將領,以及某些地方勢力有所動作,希望與梁國聯手,以多地聯動方式向華國展開攻勢,準備攻城掠地,起兵造反。
那些都是投降之后忠誠度極低,同時比較邊緣化的將領,或者對于華國利民政策不滿,感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各地鄉紳豪強。雖然知道寧澤很強,也很可怕,但不是所有人都親眼見識過寧澤的“法術”,自然有抱著僥幸心理的存在。何況還有梁國暗中支持,為利益所驅,敢于冒險的人還是很多的。
至于潛入華國那部分,多數被查獲,僅有少部分人找到破綻順利潛入,竟然成功找到部分因為利民政策產生不滿的地主豪紳,約定一同起事,共同反抗華國。
司馬法立刻制定策略,派人聯系各地勢力,等太后帶著皇帝陸璟前往彌章,帶領朝中大臣向陸堅假降之際,梁國大軍將會趁其不備突襲進攻,直接奪取河奚郡,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以此作為信號,各地勢力迅速配合,同時起事,掀起華國各州混亂,讓對方自顧不暇。
到時候梁國就能趁著寧澤忙于應付內亂,分為兩路出擊,迅速攻取密州、堰州各郡,奪取華**糧、物資充盈國庫,劫掠華**民補充兵力、后勤。
雖說梁國兵力、糧餉不足,若能成功,司馬法這條以戰養戰的策略,可以迅速扭轉局勢。
這邊成功拿下城池,也能激勵各郡反抗勢力,讓他們更有信心,全力反擊寧澤。
若寧澤不能盡快平息這些叛亂,司馬法就會趁勢煽動華國境內更多叛亂勢力,讓他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