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四路軍隊作戰還是以拖為主,寄希望于華國各地內亂勢力,只要他們鬧大一些,使得華國自顧不暇,這四路圍攻梁國的軍隊為了救援不得不退,梁國就有喘息機會,得到更多時間解決兵力、軍糧問題。
不能說司馬法的想法不對,但凡面對另外一人,這個策略都能起到絕佳效果。
可惜偏是寧澤,偏是掌握著連司馬法都無法理解,作弊般金手指的寧澤。
司馬法覺得短時間內被華國攻占的州郡,民心肯定很低,不可能支持他們,一旦有叛亂出現,百姓多數都會跟著作亂,一發不可收拾。寧澤對這些亂象熟視無睹,反而全力圍攻梁國,等于主動讓這些叛亂勢力得到滋生土壤,后果不堪設想。
在他看來,因為華國擴張太快,各地民心肯定高低起伏,叛亂就像火星一樣延燒,很快變成燎原之火,一擊致命。
而他要做的,就是穩住四路圍攻梁國的華國大軍。
這里面陸夫人勢力完全可以無視,對手太弱,根本不放在眼中;
唐牛、馬健勢力剛被寧澤滅掉,立刻讓他們領兵出征,急著消滅梁國,想必這兩個勢力對寧澤并未誠心歸附,只要有能言善辯者說服對方,就能達成協議,以助他們復國為誘惑使其消極作戰,或者臨陣倒戈加入己方。
基本上這三路解決后,剩下一路更不在話下。
可惜司馬法還是漏算寧澤的作弊系統,在他看來短時間內不可能誠心歸附的兩路勢力,面對寧澤的封賞、褒獎以及羈絆拉攏,早就發生變化。
若是寧澤什么都沒做,或許結果如司馬法所料,唐牛、馬健勢力很容易被說服,導致戰斗中消極怠工。
說到底,司馬法智計未必不能贏過寧澤,在他手中不斷吃虧的根源,還是因為寧澤多了個令人難以理解的系統,使得對方無法精確推斷寧澤依靠系統可以做到的各種事情。
馮喬、裴濟、楊昭、宓元生、梁騰這一路,抵達紅水郡后,火速進軍河奚,準備奪回城池。
陸淵、言平駐軍城內,嚴陣以待。
馮喬、楊昭兵馬率先抵達,在城北平原安營。
遵照司馬法策略,言平寫下密信一封,派人前往投書。
馮喬、楊昭得到密信,信中談及馬健被迫投降寧澤,想必諸將也非自愿,念及同盟之誼,梁國愿意全力相助,幫南成復國,救出被囚華郡的馬健。希望馬健舊部能與梁國達成密議,再度形成統一戰線,里應外合共抗寧澤。
說實話,馮喬有些心動。他的忠誠度還不夠高,腦子里也一直想著復國的事。
不過楊昭相對忠誠度高上一些,沒有馮喬那么死腦筋,立刻將密信內容向上報告。然后與馮喬商議,希望能夠將計就計。
馮喬雖然不愿,卻也不好拒絕,便答應楊昭。
楊昭給言平回信,告訴他馬健舊部確實不甘,若梁國能協助復國,定全力相助。約定宓元生、梁騰軍隊抵達后,配合陸淵、言平左右夾攻擊敗華**隊,生擒宓元生、梁騰、裴濟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