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狀況陸渙始料未及,有些手足無措。
敵軍好像未卜先知,讓自己的盤算直接落空。
由于主力軍出了南門,另外幾支軍隊在東門埋伏,負責切斷對方后路,城內防守力量不是很強。
主要對方的行動完全出乎陸渙意料。
若是直接帶兵沖殺過去,在城外與敵軍相遇,勝算不大。宓元生、梁騰、裴濟、馮喬、楊昭沒有一個簡單的,麾下士兵再怎么說士氣都比己方強上數倍。
陸渙也沒信心正面擊敗裴濟,雖說自家兒子陸淵有那能耐,可是作為他的父親,陸渙本質上還是屬于文官,真敢找上裴濟,差不多一個回合就被對方秒掉。
麾下諸多將領,沒人打得過他。
無奈之下,陸渙從南門緊急撤回,進城后立刻增援西南方向。
華**隊強攻西南,在對方防守最為薄弱的位置搭起云梯、井闌。
前鋒步兵在裴濟指揮下借著云梯攀登,意圖奪取城墻守御點,井闌就是可移動的箭塔,攻城時將它推到城下,站在井闌上的弓弩手、火槍兵可以攻擊城池上方的敵軍,包括躲在塔樓,不容易被打到的敵軍弓箭手。
雙方軍隊在此處展開無比激烈的攻防戰。
陸渙及時帶兵增援,登上城墻使出渾身解數展開反擊,兩**隊來來回回打了一整天,彼此都是傷亡慘重。
華**隊攻勢更強,陸渙感受到壓力,無奈之下急召駐守東門的己方軍隊,命其迅速來援。
這幾支軍隊趕到后,猛攻城池一整天的華**隊暫時撤退,在距離城門入口三十里處安營扎寨,休養生息。
華**隊暫時撤去,陸渙重重松一口氣,期間好幾次出現危機,差點被敵軍攻上城池,令他心有余悸。
正面交鋒之后,才清楚認知到兩國兵將差距。
兩國這邊由于國內得不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加之青壯不足,緊急征募的士兵有很多老幼,訓練不夠,士氣并不高。相反,華國由于寧澤的利民國策,吸引無數百姓,國內青壯充足,主力軍隊幾乎都有寧澤始皇帝戰法加成經歷,并且訓練有素,士氣始終保持在相當高的程度。
更不用說大局勢下,梁國僅剩云州郡城,被華國完全壓著打,敵強我弱的情況,戰場上明明占據守城優勢,傷亡卻遠高于對方說明一切。
陸渙非常擔心,主要他的兒子陸淵負傷,有所牽掛。
若是他自己,倒無所謂。了不起戰死沙場,有何懼哉?
可是現在,一旦城破,父子倆都會落入敵軍手中。他可不想讓兒子面臨危險,更不想他在受傷的情況下,屈辱地被敵軍擒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