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馬騰攻打地方州郡需要物資補給,曹操要安撫民心也需要物資補給。并州可以調動的物資,前段時間已經分成兩批,送到兩州,不過也只是能應急。
“哈哈,別人是恨不得先把天下都給占下來,然后再慢慢治理。怎么到我這里,卻變成要一點點的推進,治理一個地方,然后才能繼續推進了?”劉韜自嘲道。
就說唐朝,公元618正式立國,,621年基本統一天下,前后3年時間。然后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到公元627年貞觀開始,直至公元649年,花了22年才有‘貞觀之治’。
治天下的時間比打天下的時間,足足多了7倍,按說這才是常態。
結果到他這里感覺就不奏效了,怎么就要穩扎穩打,步步推進,一邊打一邊治理了呢?
隨即想明白了,人口問題。現在大漢保守還有四千萬以上的人口,這還不把家丁和隱戶給算進去。這四千萬人口,打了幾十年,到三國歸晉初期,還有3500萬人。
隋朝大業五年有將近5000萬人,到武德初年1160萬人,也不過九年的時間。
或許是隋煬帝挖京杭大運河,還有三征高麗把人口敗光,也有可能是天下大亂,到處交戰死了太多人。
這一千多萬人分布下去,基本是千里無人煙都有可能。所以只要打下幾個關鍵隘口,據點和都城,剩下就是跑馬圈地,自然夠快。
到他這里,雖然經歷黃巾之亂,各地反叛,受災最大的還是司隸、涼州和冀州三地。其他各地的損失,其實沒有那么嚴重。
那就需要慢慢推進,畢竟大家手里的士卒和將領都不少。
另外就是人才,唐初地方沒幾個縣是完好的,那自然不需要那么多官員,慢慢來就好;可他這邊建制差不多都是完備的,這意味著需要的官員就很多。
偏偏占據這個時代,官員最大比例的世家門閥,又不鳥,后者大部分不爽他,所以官員的匱乏問題,就變得非常突出。
果然,爭霸天下這玩意,還是要因地制宜,否則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
就說他要把三五個縣改成郡,然后兩三個郡改一州,然后兩三個州改一府,聽著很有意義,而且是真的有意義!
問題這樣整改的結果,就是空出一大堆太守,還有刺史,甚至知府的官位……
“提前考試的話,大概今年可以組織起來嗎?”劉韜想了想,覺得可以提前考試,選拔一批人才來用。
“早了半年,估計有些人沒有準備好。”荀彧回道,畢竟沒什么家學,不少還是依靠自學,好在有句讀,不至于連經書的意思都不能領悟。
基本上一遍不行,多讀幾遍,大概能知道書本記載的內容。
“這個沒什么,這次考不過,三年后再考就是了。”劉韜無所謂的說道,反正四十歲以前考中都沒關系。后世最高年齡限制是35歲,在這里可以放寬到40歲。
什么年紀大學識淵博,不慣著!要的就是新鮮年輕的血液,主要還是聽話!
荀彧點頭,然后下去安排。直至這個時候,劉韜才想起來:怎么沒人勸我稱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