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我們只是想要聽聽第二個條件。”劉岱連忙表示,“總要權衡一番。”
“侄兒,也是這個意思。”劉寵是老實人,至少還沒有能把臉皮練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程度。于是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神情略微有些不自然。
比起前年看到他的樣子,這兩年的確是成長了不少。也是,都三十幾歲的人了。
“一般我都是習慣把最好的放在前面說來著……”劉韜撓了撓腦袋,“當然,也不是說第二個不好。”
“要不第一個就可以了!”劉寵當即表態。劉岱也有些意動,但還是想等等看。
“不急,總要先說出來。”劉韜笑了笑,“第二個,這個原本是我打算針對那些,臣服于我的異族使用的手段,比如越人,比如蠻人,比如羌人,比如匈奴或者鮮卑……”
頓了頓,繼續說道:“說到底,就是保留魏國和韓國,你們打下的地盤我也不干涉。但是內部之間不允許爭斗,同時軍隊有一個上限。當然,遇到別人攻打你們,可以向我求援,不管如何,我都會出兵救援的。
除此之外,韓國和魏國的政治和軍事,你們幾乎可以自由做主,這樣情況可以保持五十年,五十年后再另外轉封,魏國和韓國最終取消,歸入大漢治下。”
說到底就是一國兩制的用法,畢竟異族有他們的文化,需要漢化,以及讓他們的族人放下對大漢的仇恨,需要一段時間。
五十年的時間里,足夠大漢去漢化他們,讓他們的孫輩對大漢有好感。同時老一輩有仇恨的,也已經陸續死去。少數被帶壞的二代,已經不構成威脅。
這個時候再徹底歸化,而不是設立自治區,這便是劉韜的打算。
這難道不是最好的?兩人有些搞不清楚,為什么劉韜會說第一個才是最好的?
“你們不明白?”劉韜看兩人迷糊的樣子,有些無奈,那么簡單的問題都沒有搞清楚?
“我們要明白什么?”劉寵反問了句,實際上他也有些摸不清頭腦。
“選擇第一個的話,你們最終可能會成為中書省的宰相,或者成為大將軍。但同時你們還是封王,依然有自己的封國,甚至兒子還能進入縣學就讀,同時科舉可以享受一定的加分條款……”劉韜也沒轍,只能稍微解釋一下。
頓了頓,繼續說道:“選擇第二個的話,那么你們一輩子都只能是藩王。當然扣除兵力被限制之外,你們怎么治理自己的封國,我也不過問。只是人才的培養任免,還有軍隊征召什么的,都需要你們自己負責……你們不會覺得,都這樣,朝廷還要另外支援你們?”
那么說也是,都相對獨立了,還厚著臉皮向朝廷要這要那?那不如把藩王的位置讓出來,朝廷什么都給你安排好,自己只需要混吃等死就好?!
沒有天災**還好,出點什么問題,還需要自己解決,出現民亂要自己鎮壓……問題到底是實權藩王,自己有能力,把藩國治理好不也一樣嗎?
一時間,兩人居然開始猶豫起來,兩個條件都挺好,這就難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