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別人才是陛下啊……”蔡邕淡淡一笑,“如果只是依靠法術,那么最多也就是讓人敬畏。敬畏到了一定程度,那么他成為世人的對立面。”
哪怕劉韜掌握毀天滅地的法術,也沒什么意義。主要這個法術掌握在人的手里,那么大家就會擔心,萬一劉韜喝醉,或者不爽,隨便在城池里面來一發,然后造成幾萬人的傷亡什么的,這要怎么算?
人類這種存在,喜歡依附強者,但絕對不喜歡屈從于怪物。劉韜真的學會流星火雨或者末日審判的時候,那么他也就成為了被人畏懼,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怪物。
劉韜繼位后,也是全力投入內政之中。讓百姓的生活變好,以此證明自己,不僅會法術讓人不得不敬畏自己,同時也有能力,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為什么加考的題目是《晉陽見聞》,就是進一步強調這點:他一直都在為此而努力。
現在那些作文,都還在考場外面,路過的人都能看到。晉陽這些年到底有什么變化,這些變化到底給他們帶來了什么,一覽無遺。
“下一次朝會……陛下可能要對外開戰,你說他會選擇哪里?”盧植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現在的發酵技術越來越精湛,紅茶的口感也越來越好。
據說江南那邊有好幾處不錯的產茶區,只可惜道路的問題,運輸到這邊,估計價格要翻三番,最終就算有好茶葉,也要變成奢侈品。
在大漢這邊,按照新的稅法,奢侈品的稅可是很高的。
最終的結果,就是好的茶葉,價格會進一步提升,不是大富大貴之人都喝不起。
“最大的可能性還是匈奴,不過那算不上戰斗。陛下提出的那個一國兩制,本身就是給匈奴準備的。”蔡邕回道。
匈奴也沒多少戰兵了,算下來也就三五萬,涼州,司州和并州的軍隊包圍過去,他們除了投降似乎也沒什么出路,最多十多天就能打完,甚至都不需要打,這也能算戰爭?
“可能順便會過去一下,總不能一直放著,那兩郡原本就是大漢的國土,也不能一直都給別**禍。”盧植感慨,“直接打過去滅了便是,不服氣的都殺了,搞什么一國兩制,多此一舉……”
被劉韜宣傳了那么多年,盧植也開始有些民族和國土的意識。再加上兩漢對胡人的態度,對劉韜那么柔和的舉動,就有些不滿。
以現在大漢朝廷的軍力,能平推過去的,為什么還要安撫為主?
“陛下的一國兩制策略,不是為匈奴人準備的,而是給羌人,鮮卑,烏桓和蠻人準備的。匈奴人只是這個制度的實驗對象,看看有什么需要調整的。”蔡邕不愧是中書省宰相,看得比較通透。
“既然不是打匈奴,那能打誰,袁術還是張超,或者晉國?”盧植進一步追問,他這次來,其實也就是探探口風。
現階段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官吏不足的問題。盧植身為吏部尚書,也頗為頭痛。
“打仗無非遠交近攻,誰更近就打誰而已……”蔡邕老神在在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