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孫昊的眼神中感覺到了一絲不屬于那個年齡段該有的眼神。
這個小孩不一般。
楊偉聽到也是一愣,不過馬上大笑起來。
這個小孩有點中二,有點搞笑,也有點異想天開。
五年之后?
五年之后孫昊才18歲而已!
18歲能打上職業的,都是易建聯這種天之驕子。
就孫昊這樣的,簡直就是白日做夢。
要不是李源偉坐在這里,他已經叫保安直接把孫昊給轟出去了。
孫昊沒有理會李源偉的眼神,也沒有理會楊偉的笑聲,直接離開了辦公室。
等走出球館,看著門口宏遠青年隊大大的鐵制標志,長呼一口氣。
如果是昨天,李源偉和楊偉說那樣的話,他可能就接受了。
畢竟,他上輩子也是這么過來的。
人嘛,總要在現實面前低頭。
但是昨天之后一切都不同了,他有了系統,他可以做到更多。
不止是打這些人的臉,甚至他可以去改變中國籃球的這種病態。
身高并不決定一切!
他可以去證明這一點,也可以為那些因為身高不夠而沒法打籃球的人找一條出路!
而且剛才那句話他也是考慮過的。
5年之后他18歲,在那之前他不可能打不上職業。
甚至,他有機會進入NBA打球!
要知道現在NBA還沒出臺高中生不能參加選秀的規定。
只要足夠優秀,18歲是可以進入NBA打球!
只是,他現在被宏遠隊拒絕了,他要從什么地方開始籃球生涯是個問題。
宏遠的選材標準也是國內的選材標準,這意味著他在國內基本上都不會有機會。
易建聯還沒出來,孫昊找了個臺階坐下,一邊等一邊想。
如果不在國內打球的話,那么美國高中是個不錯的選擇。
他上輩子就在NCAA當助理教練,對美國的籃球體系比較熟悉,適應起來也會很快。
而且美國高中是NCAA生源地,而NCAA是NBA選秀主要人才來源地。
尤其是這個年代,斯特恩的NBA全球化還沒完全展開,NBA選秀對海外球員的接受率并不高。
除了一些高個子球員,很少有海外后衛能進入NBA,即便進了,也大多數是二輪秀打不上球。
所以相比之下,通過美國高中——NCAA也是他進入NBA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條路。
但同樣的問題也不小。
這個年代籃球的交流很閉塞,中國在美國打球的人幾乎沒有,甚至困難重重。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馬健。
這位曾經代表中國隊參加過1992年巴塞羅奧運會的前國手,因為在奧運會上表現不俗而被UCLA看重,并用全額獎學金招募他去NCAA打球。
但是籃協馬上給出警告,馬健敢去就永遠取消他代表國家隊的參賽資格。
馬健的選擇是去NCAA,并且打出過賽季場均8.2分3.7板的表現,以及單場21分9板的生涯之夜。
只不過他的代價是,再也沒有在國字號的比賽中出現過。
而且拋開這方面的阻撓不說,他要怎么樣得到美國高中的邀請也是個問題。
要知道馬健當初是打了奧運會被看上的,他的話別說奧運會,宏遠隊現在都進不了。
他正想著,易建聯從球館里出來了。
“昊哥,我覺得他們說的不對,身高并不決定一切,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打上職業籃球的。”
易建聯快步朝他走過來,一上來就開口說道。
他前面在辦公室不敢說,但這是他真實的內心想法。
“嗯,五年之內。”
他說完又補充了一句。
孫昊聽到這笑著起身,跳起來拍了一下易建聯的肩膀。
“相信哥,說過的話一定會做到。”
孫昊臉上滿是自信。
魯迅都說過這世界本無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以前他覺得這話很怪,但是現在想想,路不就是人走出來的么。
他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