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劉士臣摔到在地,只見這個人也不理會那頭山豬,而是轉身走到劉士臣的面前,將劉士臣扶了起來,并對著劉士臣開口說道:“小子不要害怕,這野豬已經被老夫殺了,小子,怎么你一個人會跑到這五云山來呢?你叫什么名字?你家人在哪里?”這個人說完之后,那雙亮晶晶的雙眼,看著劉士臣!
聽了這個人的問話,劉士臣漸漸地止住了自己的哭聲,劉士臣畢竟剛剛經歷了人生的巨變,心里的承受能力也不是其他一些小孩子能夠比擬的,而劉士臣自小聰慧過人,素有神童之稱,在這幾天,劉士臣不知道來來回回,在生死的邊緣走過多少回,所以就站在這個人問話的之后,劉士臣已經慢慢恢復了心智!
從驚嚇之中清醒過來之后,劉士臣這才打量這個救了自己性命的老者,只見這個人花白的頭發亂糟糟的,一身暗灰色的麻衣裹在身上,現在是初春時節,原本溫度并不高,但是這個人麻衣之下,從衣襟的縫隙之中,竟然露出了古銅色的肌膚,顯然這個人的麻衣之下,竟然沒有穿其它衣物,好像感覺不到寒冷一樣!
這個人的五官粗獷,滿面胡須,臉上的胡須和他的頭發一樣,都是亂糟糟的,顯然許久沒有修剪過了!這個人的鼻子微微有些發紅,嘴里還能夠清晰的聞到一股酒氣!他身上的衣服,也好像是許久沒有換洗過了,原本灰色的麻衣竟然油跡斑斑的,而這些油跡竟然有新有舊,顯然并不是一次留下的!
看起來這個人就像是街頭的乞丐一般,而唯有這個人的雙眼,卻顯得炯炯有神!這個人全身上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腰間懸著的一把長刀了!
這把長刀刀身足足有三尺,刀柄是一個暗紅色的虎頭,長刀的刀鞘竟然是雪白色的,這雪白色的刀鞘,劉士臣看不出來是用什么材質做成的,劉士臣唯一能夠看出來的是,這個人對于這把刀絕對很重視,因為這把長刀的刀鞘之上竟然一塵不染,和他糟亂的須發,滿身油跡的衣物形成了明顯的對比!由此可見這個人很在意這把長刀,沒有讓這把長刀和自己的衣物一樣被污染,并且還經常打理!
誰都知道,白色是最顯臟的,可是這個人那雪白色的刀鞘卻一塵不染,由此可以知道,這個人對他這把長刀的重視了,要不是他經常打理,并視如珍寶,這刀鞘絕對不會是如此干凈的!
就在劉士臣打量這個人的時候,這個老者也在觀察劉士臣!一般的小孩子,遇到剛才那種危機的情況,在危機解除之后,絕對不會如此快就冷靜了下來,所以這個老者看到劉士臣如此快的就安定了下來,倒是來了興趣!
觀察了這個老者片刻,劉士臣知道,自己必須回答老者的話,不管怎么說,剛才這個老者確實救了自己的命,剛才要不是這個老者突然出現,殺死了那頭野豬,現在劉士臣自己已經死了!劉士臣書香門第,從小耳聽目染,對于做人的道理,還是比較清楚的,所以劉士臣必須回答這老者的問話!
當然,‘長者問,不敢辭!’就算是這個老者對劉士臣沒有救命之恩,劉士臣作為一個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也斷然不會對這老者無禮的!
不過,當時燕月飛離去的時候,就告訴過劉士臣,現在廠衛的番子、爪牙,正在抓捕自己,所以讓劉士臣輕易不要吐露自己的身份,因此劉士臣稍微猶豫了一下,雙膝跪倒在那個老者的面前,一邊對老者行禮一邊開口說道:“小子在此,先謝過老人家救命之恩了,雖然說大恩不言謝,但是小子暫時還沒有能力報恩,將來畢竟會結草銜環一報恩人的活命之恩!小子是山下的獵戶的孩子,這一次和父親一起上山打獵,豈料,山石突然崩塌,小子的父親不幸被山石砸死,只剩下小子獨身一人在這大山之中,于是小人只好獨自下山再做打算了,可惜在這里遇到了野獸襲擊,還好遇到恩人,要不然小人的性命怕是要葬送在這山豬之口了!”說完之后,劉士臣還假裝凄慘的抽搐了兩聲!
劉士臣沒有想到的是,就是自己這一番話,卻讓這個老者產生了懷疑,要知道,劉士臣小小年紀,剛才說的話不但條理清楚,而且頗有一番文采,這就對不是一個山間獵戶的兒子能夠說出來的,比如說剛才劉士臣說過的那什么‘大恩不言謝’、那什么‘結草銜環’、還有什么‘獨身一人’,都不是一個獵戶的孩子能夠說出來的話!
聽了劉士臣的話之后,這個老者心中一動,隨即仔細的去觀察劉士臣,而這個時候,劉士臣自己跪在老者身前,低著頭,身體一抽一抽的,顯然還在哭泣!
將劉士臣穿著,仔細的大量了一遍,再看了看劉士臣蒼白的臉頰,這個老者眼珠子微微轉了一下,注意到劉士臣腳下的棉布金絲靴,以及身上雖然已經臟亂不堪,但是卻依然柔滑的蠶絲內衣,還有劉士臣脖子上露出來那白皙嬌嫩的肌膚,這個老者臉上似有明悟的一笑,隨即開口說道:“小家伙起來吧!我原本是來這五云山救人的,可惜來晚了一步,救了你也是隨手而為罷了,對了你小子是不是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老夫看你面色蒼白,這里正好有頭山豬,剛才這畜生想吃你,現在我們就吃了他,你小子想要下山,就憑你一個小孩子估計不可能,要知道這山林中可不止一頭山豬,估計還有其他野獸,帶我們吃飽了之后,你帶我去埋葬了你的父親,然后我在帶你下山,并且親自把你送回家!哦!對了,你是獵戶的孩子,知道這豬肉我們該怎么吃呢?你喜歡怎么樣吃豬肉,或者你吃的豬肉都是怎么做熟的?”這老者似有意似無意的一邊扶起劉士臣,一邊對著劉士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