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王體乾屁顛屁顛去辦差事,朱由校無奈地搖了搖頭。
一說到太監,人們可能最容易想到的是壞蛋,什么趙高、嫪毐、劉謹、魏忠賢等等。而比較出名的好太監,恐怕就只能想到下西洋的鄭和。
其實,太監是很悲催的一類人,干的也是并不輕松的工種。有權有勢的大太監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多數太監的生活比較苦悶,命運也比較悲慘。
特別是當太監老了,干不動了,被安排出宮后,就更難過了。
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子女贍養,沒有退休金,在社會上被人瞧不起,甚至被親戚鄙視排斥,多數太監的晚年都比較凄慘。
有不少人甚至流落街頭,成為乞丐,凍餓而死。
所以,太監比較貪財,也有一定的原因,為老了作準備。比如收養子,還得指望養子有點良心;或者是往寺廟捐錢,出宮好去寺廟養老。
至于能買得起房子,雇得起下人侍候的,畢竟是很少數,不能以偏概全不是。
宮女也是一樣,尤其是明朝的宮女,更是相當凄慘。
以至于連皇帝老兒也不得不承認,“宮人皆良家子,幽陰深宮,誠有可憫”。
朱由校作為現代人,當然是看不慣。
清朝宮中還有規定呢,宮女過二十八則可遣出宮,發一筆遣散費,俺大明朝怎地連韃子都不如?
宮女都是終身制,這不科學,不人道啊!
也別二十八,二十五啦,咱就按年頭算得了。
在宮中干滿十年的,便送出宮,咱不但發銀子,還給你們蓋所大宅院,就是集體宿舍。
那些沒有親人來領,或是找不到親人的,就在這住著。再給宮女攬點紡織手工類的活計兒,自食其力也可以嘛。
至于太監,老了也是有地方住,有飯吃,就是現在京郊外修蓋的“養老所”。旁邊還有一座皇莊,也交給他們打理,種點菜養個家禽啥的,也是個老年活動。
當然,這不是白去的。就象你不交社保,退休也沒錢可領一個道理。可也不多,你每年交二兩銀子,交滿十年便能享受這個待遇。
總而言之,朱由校是推出了這些施恩政策,并規定皇宮內五年不收宮人。
別說五年,就現在宮人的數量,十年不收也夠用啊!
歷史上清朝的糠稀曾說明朝有十萬太監,還有九千宮女,天天都有餓死的,皇帝也不管。
這是胡扯,抹黑,信口雌黃!朱由校可以拍著胸脯做證,絕對沒那么多。
但是,也不少啊!每年宮中光脂粉錢就要二三十萬,內用薪炭,靡費更甚,就很說不過去了。
好吧,朱由校多少知道一些其中的貓膩,并已經開始秘密派人調查,準備搞掉一批宮中的碩鼠。
現在,裁減宮人暫時能把費用降下來些吧?再降不下來,就在皇宮里搞一波肅貪反腐,還不信了。
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自己家都管不好,還治理什么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