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紅丸后,光宗感覺不錯,內侍向大臣們傳話:“圣體用大藥后,暖潤舒暢,思進飲膳。”
大臣們一聽,都挺高興,領導身體康復,咱們就繼續跟著領導干吧!
到了晚上,光宗覺得藥勁兒好象過去了,就又吃了顆紅丸。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五更時分,光宗病情突然惡化,氣絕身亡。
把整個事件梳理之后,你覺得光宗之死是誰的責任?
要么是從獻美女的鄭貴妃開始,凡是有關連的,都脫離不了干系。要么就是崔文升誤診,李可灼獻藥幸進的問題。
而東林黨借此發難,逼走首輔方從哲,目的本就不純,完全是出于黨爭的目的。
韓爌能在關系到皇帝之死這件大事上公正對待,品性和勇氣,還是值得稱贊的。
托孤重臣方從哲、劉一燝和韓爌,現在只剩下了一個。
朱由校不想留下苛薄寡恩的名聲,又贊賞他的處事持正,為人低調,不黨不群,便在葉向高致仕后,順位升為首輔。
換句話說,此次便殿召見,基本上都是朱由校比較信任的官員,能夠比較敞開地說話。
唯一讓朱由校覺得遺憾的是,他能比較推心置腹委以重任的這些官員,年紀都很大了。
韓爌五十六,孫承宗五十九,徐光啟六十,李起元六十三,正從登州趕來的新任吏部尚書陶朗先還年輕些,四十三。
要想干部年輕化,還得等上幾年啊!朱由校看著這些老臣,也不由得發出慨嘆。
首輔韓爌躬身奏道:“全賴陛下英明,委全權與熊廷弼,方才于累卵之勢中挽救廣寧。而熊廷弼首挫兇鋒,足為封疆吐氣,振中國之威。”
兵部尚書孫承宗躬身奏道:“熊廷弼據守孤城,決死拼殺,大敗東虜,應重重加賞。”
李起元和徐光啟也附議贊賞。
此時舉國大喜,齊吹熊廷弼,把其包裝成名將軍神,以此提高軍心士氣、振奮百姓民心倒也算是共識。
“內閣擬旨褒獎,待正式的請功奏章遞上,朕便出內帑犒賞有功將士。”朱由校笑著點了點頭,戴高樂嘛,高帽子一戴,誰都高興。
戶部沒錢啦,朱由校則剛劫完富,就準備把大部分銀子用在遼東的戰局調整和東江開鎮上。
“李卿。”朱由校轉向李起元,溫言道:“所奏財政賦稅改革十三條,朕已細閱,并有小改。現予卿旨意,即刻召開九卿十三科道會議,盡快落實施行吧!”
李起元的改革十三條,在朱由校看來,應該叫裱糊十三條。并未有過于激進的措施,但也正因如此,更容易推行實施,并收到效果。
而朱由校雖不十分滿意,可也知道操切會壞事。一個積弊甚深的國家,宛如百病纏身的病人,用藥太猛反倒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