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恩笑了笑,說道:“壟斷是我們的目標,但卻不是現在。如果明國的貿易條件我們能夠接受,那就先插進去一只腳,然后再視情況而定。”
韋特頜首贊同,說道:“當然,現在不是時候。先取得貿易權,而不是激怒明國,才能與葡人,或者是英國佬競爭。否則,豈不便宜了他們?”
“沒錯,就是這個道理。”庫恩點著頭,又疑惑地問道:“你相信那些游記中的記載,說明國擁有幾十萬、上百萬的軍隊嘛?”
對于荷蘭人來說,他們根本不相信各種游記中提到的,有關中**隊的數字。所以,在與明朝交涉時,經常提出不自量力的狂妄條件。
韋特也不知道,撓了撓頭,說道:“上百萬不可能吧,十幾萬肯定是有的。”
庫恩擺了擺手,不再糾結此事,說道:“等普羅文他們的消息吧,在明國,他們應該能看到比游記更真實的情況。”
………………………
乾清宮。
海商黃程深深地叩下頭去,口稱:“草民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朱由校只是看了黃程一眼,便注目于他旁邊跪著的小年輕。
鄭芝龍,尼古拉斯一官,歷史上的東亞海上霸主。
此時,鄭芝龍跪在地上,感受著建筑、裝飾、氣氛等,所帶來的綜合在一起的皇家威嚴,連大氣都不敢喘。
黃程起身躬立,腳輕輕點了點地,示意還跪在地上的外甥站起。
朱由校抿了下嘴角,又收起那一絲微笑,朗聲說道:“此次差使,黃程辦得甚好。火槍火炮正是我大明急需,能用寶鏡交換,為我大明省了巨多費用。”
黃程躬身答道:“草民為國效力乃是本份,能為萬歲分憂,更是榮幸。”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此次辦差成功,一是萬歲英明睿智,二是寶鏡品質優良,三是鄭一官通曉葡萄牙文。”
“鄭一官自是功不可沒。”朱由校再次打量了下鄭芝龍,說道:“接下來還有兩件差使要交由你們去辦,便是與荷人和英人通商互市之事。”
黃程和鄭芝龍恭謹地聽著,知道這是皇帝信重的表示。與葡人達成協議,也肯定會有賞賜,就不知道會是升官,還是賞銀。
“英人尚不足懼,荷人卻不可不防。”朱由校緩緩說道:“先穩住他們,朕需要三年時間,才有壓服荷人的實力。但穩住也有底線,荷人若得寸進尺,朕也不懼與他們開戰。”
盡管現在的大明水師,還沒有達到朱由校的要求。但優勢在于船多人多,還在自家門口,用狼群戰術的話,荷人也占不到便宜。
“你們對英荷兩國的情況可能不甚了解。”朱由校沉吟了一下,說道:“朕給你們簡單說說,對你們與他們打交道,也甚有好處。”
荷蘭,這個面積僅四萬多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在擺脫西班牙統治后,短短幾十年發展成歐洲海上強國。
據統計,當時荷蘭的艦船擁有一萬六千余艘,占歐洲總噸位的四分之三,世界運輸船只的三分之一,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而英國于十六世紀晚期,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壟斷,脫穎而出,逐漸發展為強大的殖民主義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