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禮。”熊廷弼對這三個直爽漢子甚是喜愛,不掩贊賞地笑著。
滿桂站起來,便直通通地問道:“大人,末將覺得練得差不多了,可以前出至錦州了。”
熊廷弼沉吟了一下,說道:“再等等,糧草物資還要運去一些,才夠飛騎營的耗用。”
停頓了一下,熊廷弼繼續說道:“據留在大凌河、錦州的官兵報告,有不少蒙古人在周邊放牧。你們過去之后,勿要強驅硬趕,要著意籠絡,最好使其歸化我大明。”
“末將曉得。”滿桂答道:“蒙古牧人生活得挺苦,某自不會難為他們。但他們要是勾結建奴,某也不會手下留情。”
猛如虎說道:“聽說科爾沁已經降附建奴,便是大明的敵人,見一個打一個。”
雖然同屬蒙古人,但諸部之間并不團結,時有沖突攻伐。已經歸化的猛如虎和虎大威,對效忠明朝,攻伐蒙古部落并沒有什么心理障礙。
其中的猛如虎,在歷史上還因剿滅河套蒙古酋長干兒罵有功,而獲得晉升呢!
“喀爾喀首鼠兩端,萬歲說倒不必太過強硬。”虎大威補充道:“只是諸部之間,不好分辨。”
熊廷弼微微頜首,說道:“所以,飛騎營暫時不要招募擴大,以防混進奸細。朝廷將從其他蒙古諸部中獲得兵員,補充飛騎營。”
“另外,本官還有個想法。”熊廷弼捋著胡須,眼睛瞇了起來,“發揮飛騎營和龍騎營各自所長,協同作戰……”
………………………
騎兵在戰爭中退居配角,或者說是被淘汰,并不是火槍的功勞,而是機關槍的威力。
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騎兵在戰場上的作用不可替代。
而明軍與建奴的作戰,能否擺脫敗則損失慘重,勝則難擴大戰果的尷尬境地,就取決于騎兵的強弱。
盡管對于滿桂所率領的飛騎營沒有歧視,但朱由校也沒把另一個騎兵戰術告訴他們。
論騎術,在總體水平上,明軍肯定比不過建奴。再怎么刻苦訓練,想彌補差距也很困難。
但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起源于波蘭的翼騎兵,被古斯塔夫學到并引入戰場的騎兵墻式沖鋒戰術。
戰爭的勝敗,有時候真是很難令人琢磨。
比如這個騎兵墻戰術,在當時并不算是高大上的先進東西,甚至可以被稱之為野蠻落后。
因為隨著火槍的發展,歐洲騎兵開始配備短火銃,通常是兩到三枝,遇敵便先用槍打,然后或后退填藥裝彈,上前再射擊,最后才是沖上前去砍殺。
打法很文明,很高雅,但卻被波蘭翼騎兵用野蠻的集群沖鋒打得滿地找牙。
古斯塔夫痛定思痛,也學會了以緊密隊形用馬刀沖鋒的野蠻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