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的土著酋長眾多,勢力卻不大,也沒有什么經商的精明頭腦,稍微嘗到點甜頭,就對海商總會在那里建立的“中華四海”公司很是歡迎。
加里曼丹島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礦,資源豐富,還有港灣可發展交通,皇帝對于李旦等人的選擇也相當贊賞。
盡管現在西夷在亞洲的實力并不強大,對于“中華四海”公司基本上沒有威脅。但皇帝既然已經把荷蘭人作為打擊目標,會不會招致報復,他也不敢確定。
即便荷蘭人還沒有占據更多地盤的實力,依然盤踞在爪哇島的巴達維亞。
但加里曼丹島的位置的重要性卻凸顯出來,經營得當的話,將成為大明海軍進攻巴達維亞的中繼基地。
皇帝知道歷史上蘭芳共和國失敗的原因,一是荷蘭人的大舉進攻,二是武器裝備太差。
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稱藩清朝、以求自保的策略失敗。荷蘭人沒有了顧忌,自然大舉出兵,滅了蘭芳共和國。
“在朕這里,絕不會將海外開拓的華人視為海盜,更不會不聞不問。大明,將是他們堅強的靠山。”
皇帝思慮已定,又寫了密旨。密旨的內容很簡單,派出軍隊中的低級軍官,對海商總會招募的人員進行軍事訓練,并提供一批武器裝備。
按照“中華四海”公司的性質,招募的這些孔武有力者的職責就是保鏢。而在皇帝的最新分排下,這些保鏢將成為準軍隊,使用火繩槍和一些輕型火炮。
皇帝寫完密旨,又命宮人找出李旦送來的奏疏,再次翻閱。
按照李旦的描述,在加里曼丹島,有兩三千裝備齊全、訓練有素的士兵,當地蘇丹也無法抵擋。
而且,當地盛產黃金,李旦保證能解決朝廷所派軍隊的餉糧,待遇甚至能提高一倍。
對此,皇帝是相信的。但現在就派正規軍前往加里曼丹島,時機并不合適,條件也不成熟。
皇帝放下文件,輕撫額頭思索半晌,認為先讓海商總會自己組織武裝力量更為妥當。
荷蘭人是肯定要被逐出亞洲的,但在真正開戰前,還是不要讓荷蘭人過于警惕為好。
其實,皇帝要與荷蘭人開戰,還盯上了一個極具戰略價值的地方,那就是先被葡萄牙人占領,又被荷蘭人搶去的馬六甲。
要知道,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還是亞、非、澳、歐往來的重要海上通道,被譽為“海上十字路口”。
現在的大明海軍,雖然在艦船火炮的數量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近海已足以保衛大明。
但是否能夠遠征,并在海戰中擊敗西夷,皇帝并不敢確定。也只有他知道,在海軍的規模,以及海戰戰術等方面,大明已經落后于西夷。
就讓這次在家門口與荷蘭人的海上戰斗變成試金石,檢驗一下這些年的擴充和訓練,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吧!
皇帝吐出一口長氣,往后一靠,輕輕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