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鋒筆力飽滿,內涵豐富,外柔而內剛,極富表現力;側鋒變化豐富,有強力的用筆張力,爽快中顯山露水;逆鋒筆力剛硬,力透紙背,但缺乏柔勁,不可常用;拖鋒轉換自然,快慢有致;飛白鋒用筆松、毛,看似蜻蜓點水,實則虬勁有力,陽剛而有內力,松散而見精神,有一種蒼茫的感覺。
這里面,以逆鋒最為消耗精神力,不過,撰寫銘文的成功率也是最高;中鋒次之,但撰寫銘文的效力最好;拖鋒、飛白鋒轉換自然,尤其是飛白鋒,松散而顯精神,消耗精神力最少,最適合云帆使用,不過極為難練。
其次,筆法中有‘輕、重、緩、疾、抑、揚、頓、挫’這八字要訣,在撰寫銘文的時候根據不同的筆順、轉折、停頓用不同的力度和要訣,可以最低限度的消耗精神力,同時還能達到銘文的最佳效力。
看到這里,云帆才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終于明白遴選第一場自己撰寫‘會心銘文’時所存在的錯誤。
當時,他不懂銘文的奧妙,完全是硬橋硬馬的將‘會心銘文’復制下來。如今細細想來,如果交替運用飛白鋒和拖鋒,依靠八字要訣中的‘輕’、‘疾’、‘揚’便可讓精神力的消耗降低至一成左右。
如此,撰寫完整的‘會心銘文’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而且還能避免魂魄的狂暴。
云帆心中大喜,已舍不得放下這本‘銘文基礎’,一口氣將它讀完了。
書的后半部介紹了銘文中的八法‘乾、震、坎、艮、坤、巽、離、兌’,九言‘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十二意‘平、直、均、密、鋒、力、轉、決、補、損、巧、稱’。
這八法九言十二意不可言明、只可意傳,完全看個人領悟。這是一種境界,是銘文之意,它包羅萬象,能引天地之靈,聚五行之氣,讓銘文成為真正具備了神秘之力。
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人完全掌握這八法九言十二意。而一旦有人能夠完全掌握,那天下之銘文便都能一窺全貌,望天而知天道,看地而知地理。更能撰寫出天地之道,萬界之靈,擁有毀滅乾坤之能。
不過,不用那么復雜,掌握其中的只言片語,就能成為合格的‘銘文師’了。
但要成為‘銘文師’,光有強大的精神力還遠遠不夠,更要有對銘文的超強領悟力。
什么是領悟力?
它如凡人認字,有人天生能從字中看出其意,無需他人講解,一篇文章,雖然只認識十之一二的字,卻能通曉文章之意,看前字而識后字,這就是領悟力。
文章看其理,銘文感其意。
如許成良,他已是內三境修士,精神力不可謂不強,但無法感悟銘文之意,就無法撰寫出銘文。
然而,云帆在不了解銘文的時候,就能看破‘會心銘文’的筆順、輕重、意境,并撰寫出三分之一合格的‘會心銘文’,這就是絕強的領悟力,普天之下、亙古以來都沒有過的領悟力。
“真的可以成為銘文師。”云帆心中大定。
不過,‘銘文基礎’只是銘文簡介,不是撰寫之法,想要真正開始銘文之路,需要購買紋筆、符紙等銘文用具。
天已大亮,一夜未眠的云帆興奮異常,精神沒有絲毫的疲憊,出了房門,打算購置這些銘文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