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附議!”
房玄齡跟長孫無忌相繼表態,文官陣營很快出現了一邊倒的姿態,附議之聲不絕于耳。
“臣等附議!”
牛進達、李靖為首的武將陣營,此時也躬身附議道。
這也就是李澤軒,換個人的話可不一定能夠得到文武兩大陣營的同時支持。
身為當事人的李澤軒,此時可謂是矛盾至極,首先,他的確是不想升官,這個絕對不是虛話,他是真的不想升官,他身上目前的這個官職足夠他逍遙一輩子了,官職越大,意味著身上的責任越大,萬一老李要是再給他安排一個要職,他每天豈不是要忙死?
但另一方面,在這種情況下他若是拒絕接受封賞,豈不是會傷了牛進達、李靖這些真心為自己好的人的心?落一個不識好歹之名?
心中一番權衡,李澤軒咬了咬牙,終是上前一步,躬身道:
“陛下,天雞大隊北上滅蝗一事,絕非臣一人之功,那是蜀王殿下、程處默以及上百個韓家莊、梅村的孩子,不辭勞苦奔行上千里所共同立下的功勛,他們直至今天都還在北方滅蝗,與他們相比,臣身上的這點微末功勞,實在不值一提!陛下要賞,臣懇請陛下連同這些孩子們一起恩賞,不然這恩賞臣受之有愧!”
在心里經歷過一番激烈斗爭后,李澤軒最終還是選擇了堅守本心,他不希望自己升遷的過快,正所謂人紅是非多,他不想招惹太多的是非,他來到這個時代,只想讓自己所在的國家變得強大,然后自己在這個強大國家的庇護下,逍遙地過一輩子便好!
坐在上首的李二眉頭一挑,深深地看了李澤軒一眼,片刻后他忍不住意味深長地笑道:
“難得永安侯如此深明大義、剛正無私,朕心甚慰!但有功當賞,有過當罰,恪兒、程處默和韓、梅兩莊的孩子們固然當賞,可你的功勞誰也抹殺不掉,朕若是視而不見,跟那些無道昏君有何分別?不過朕先前說了,要數功并賞,此事先暫且壓下,朕再說說這次龍門關一役!”
聞言,所有人都一臉愕然地看向李二,李澤軒也是如此,他心里忍不住嘀咕道:“老李今天這是吃錯什么藥了?竟然玩兒這么大?身為帝王,他難道不懂權衡之術嗎?他難道不知道自己年紀輕輕、官職太高會招惹非議嗎?”
在百官愕然間,李二接著沉聲道:“龍門關一役,永安侯獨戰大宗師高手巫劫,拼著重傷,奪回了書院丟失的秘密卷宗,避免了我大唐的先進的工學技術落入突厥之手,如此大功,豈能不賞?朕決定,加賞……”
“陛下!且聽臣一句!”
李二正欲說出封賞,李澤軒連忙跳了出來,大聲打斷道:“陛下,炎黃書院機密卷宗失竊,本就是書院之過,這些卷宗若是落入突厥之手,定會給大唐帶來巨大損失,書院保守機密不力,臣在龍門關從巫劫手中搶奪回書院卷宗,不過是在將功補過而已,怎敢居功?還請陛下明察!”
聞言,李二皺了皺眉,眼角浮現出一抹懊惱,但一閃即逝,話說他單獨將李澤軒從巫劫手中奪回書院卷宗這一項功勞給拎出來,可是有深意的,按照常理,書院搞丟了這么重要的東西,的確應該受到懲罰,但按照李二的想法,不懲罰書院,反而嘉獎一番李澤軒這個山長,然后他再提出由他來接手書院秘密卷宗的保管,一切豈不是都順理成章了?
賞罰之間,其實最能顯現一個君王的智慧!
但他卻沒想到李澤軒好像比他看得透,直接就跳出來拒賞了,這讓他接下來還怎么提接手書院秘密卷宗的保管之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