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天龍教龍首竟然跟息王有關?”
“息王金牌?魏玄成怎么知道天龍教龍首有希望金牌?”
“息王”二字一出,太極殿內頓時就炸鍋了。
畢竟他們其中渡厄之前偷偷聯系過的人也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天龍教在長安城部下了重重陰謀,更加不知道渡厄是帶著息王令牌在長安城內游說昔日李建成一派的文武官員!
待官員們議論的聲音漸歇,李二眼睛微瞇,淡淡地問道:“魏愛卿,你如何得知這天龍教龍首擁有息王令牌?”
朝堂上的氣氛陡然凝滯,魏征頓了片刻,深施一禮,躬身道:“陛下,老臣有罪!”
“哦?魏愛卿何罪之有?”
李二明知故問道。
魏征閉上眼睛,一臉沉痛道:
“回陛下,天龍教尊者于數日前攜息王令牌密會老夫,讓老夫在長安城內給予天龍教方便,老臣雖斷然拒絕,但卻并未將此事稟告于陛下,從而險些讓長安城蒙受劫難,老臣有罪,愿求一死~!”
說罷,魏征的眼角忍不住滑落一滴濁淚。
他當年算是李建成身前數一數二的謀士了,他跟李建成之間有著很深厚的君臣感情,渡厄攜息王金牌找上他時,他也曾猶豫過,不過理智告訴他,息王已死,天龍教不過是借著息王的名義想在長安攪風攪雨、多吸納信眾罷了,所以魏征毫不留情地拒絕了渡厄的請求!
但魏征也沒有選擇將這件事情稟告李二,一是覺得沒必要,他不認為天龍教會對強大的朝廷構成威脅,第二則是他猜測這天龍教的背后人物肯定跟李建成有關系,得饒人處且饒人,他放了天龍教一馬,也算是還了一點當年李建成對他的知遇之恩!
今日天龍教主動圍攻長安城,魏征才明白自己的一時心軟竟然釀成了大錯,并險些給大唐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一生正直不阿的他,好不容易“徇了一回私”,卻造成了如此慘痛的后果,這一刻,魏征覺得自己唯有一死才能謝罪!
李二定定地看著魏征,凝眉不語,既沒有說要治魏征的罪,也沒有說放過他。
見狀,百官不由在心中嘆息了一聲,因為李二越是不說話,魏征此次就越發兇多吉少!雖然魏征平日里經常喜歡懟天懟地懟空氣,見人就懟,滿朝上下幾乎沒有人不煩他,但殿中的大臣捫心自問,魏征還是對大唐做了許多貢獻的,最起碼有些時候李二這個當皇帝的出現什么言行舉止不妥時,有魏征代替他們出面去“噴”李二、并規范李二的舉止,若是沒有魏征,那下次李二干起糊涂事的時候,就得有他們這些“賢臣”去犯言直諫、去直面李二的怒火了!
如今見到魏征有可能小命不保的下場后,在場的官員心中難免不會生出一絲兔死狐悲之感!
“陛下!”
就在大殿內氣氛越來越壓抑、越來越沉悶的時候,李澤軒終于站了出來,他朝李二躬身一禮,道:“陛下,魏左丞雖然有罪,但絕對罪不至死!若是他事先知道天龍教將在今日攻城叛變,臣相信他無論如何都一定會將渡厄密會他的事情告知于陛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左丞為人剛正不阿,對大唐忠心耿耿,對陛下一片赤誠,總是敢于犯顏直諫,這樣的賢德之臣既是滿朝文武的榜樣,同時也是陛下的一面鏡子!陛下今日若是殺了魏左丞,等同于自亡一鏡,往后,可就再難遇到可防己過的人鏡了啊!還請陛下三思!”
本已心存死志的魏征,見李澤軒站出來替他求情,起初還頗感意外,但聽完李澤軒的一番話后,他那一張臉上卻滿是復雜!
而坐在上首的李二,此時眼睛微亮,忍不住在腦海之中不斷地回味著李澤軒剛才的那番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這句話讓李二感覺莫名地熟悉,但想來想去,他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最后只得放棄。
(這不廢話么,這句話就是他說的,他當然熟悉。據史書記載,貞觀十七年,魏征病逝,李二忍不住痛哭流涕,并對左右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哼!魏左丞,你隱瞞不報的事情暫且壓下,稍后朕再跟你算賬!”
最終,李二還是放了魏征一馬,雖然嘴上還沒有放。
魏征一臉感動道:“謝陛下不殺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