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擺了擺手,待蕭瑀直起身子后,他淡淡道:“這才剛下早朝,蕭愛卿去而復返,找朕所為何事啊?”
“回陛下,老臣方才在宮外聽到了市井傳言,并看到了今日的《大唐日報》,事情緊急,便入宮再次求見陛下!”
蕭瑀拱了拱手,他從袖中掏出報紙,對李二道:“敢問陛下可曾看過今日報紙?”
李二點了點頭,既然確定了蕭瑀去而復返的目的,他便不再跟蕭瑀繞彎子,而是直言道:“嗯!承乾方才拿給朕看過,蕭愛卿此來是為了報紙上面寫的炎黃商會募捐大會吧?”
蕭瑀微微驚訝了一下,他拱手道:“正是!三日之前,陛下和臣說十五萬各州府府兵精銳的軍資問題三日之內可以解決,莫非說的就是這種方法?”
李二點了點頭,道:“不錯!蕭愛卿以為如何?”
“這……”
蕭瑀神情微滯,他拱手道:“陛下是要聽實話,還是假話?”
李二聞言忍不住皺眉道:“自然是實話!”
蕭瑀猶豫片刻,拱手道:“陛下,老臣認為《大唐日報》上所說的募捐大會,并不能解決十五萬大軍的軍資問題!因為按照告示所說,這募捐大會所邀請的皆是各地富商,而商人重利,如今讓他們無償地為朝廷捐獻錢財,他們如何愿意?
不過老臣認為,這募捐大會也未嘗沒有可取之處,只是邀請對象不妥。而今大唐正處為難之計,陛下為何不下旨讓各地豪紳捐資、來補充國庫呢?”
說到底,士農工商的階級理念已經在蕭瑀的心里根深蒂固,在他眼中,商人都是奸猾的、重利的、而且一毛不拔的!
“哼!各地豪紳?”
聞言,李二忍不住冷笑一聲,道:
“蕭愛卿,讓各地豪紳捐錢,還不如讓富商捐錢!先前的崔家和鄭家,他們哪一個不是家纏萬貫?但他們哪一個不是為富不仁?想從他們身上得到錢,簡直比登天還難!除非朕下旨直接派軍明搶,但那樣一來,朕這個一國之君與土匪又何異?
據朕所知,而今民間商賈皆已炎黃商會為首,先前的暖唐基金會,不也是永安侯帶著炎黃商會發起的嗎?如今呢?暖唐基金會已經募集善款無數,幫扶貧困百姓無數,在民間的聲望更是如日中天!這正是用你所看不起的商賈的錢換來的局面!
此次炎黃商會發起募捐大會,長安以及長安周邊的富商響應積極,兩日之后的募捐大會,朕相信一定能湊到足夠多的軍資!”
大唐本就是一個非常開明的朝代,而李二也是一位難得的開明之君,這一年多來,在李澤軒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李二對于商賈的態度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觀,直接讓他改變對商賈態度的便是暖唐基金會!因為為暖唐基金會捐款的主力便是商人!
當初那些富商們動則萬貫地給暖唐基金會捐款,不管他們是不是“作秀”,但都顛覆了“商人重利”這個傳統理念!
李二其實跟李澤軒的想法一樣,他們都想借著這次的募捐大會,打天下士紳一個臉!讓天下人看看,到底是商人重利,還是豪紳為富不仁!
“陛下,這……”
見李二拿當初的清河崔家和滎陽鄭家說事兒,蕭瑀頓時啞口無言,因為這兩家身為五姓七望,可是天下豪紳的代表啊!而且各地豪紳們都是什么鳥樣子,蕭瑀心里大概還是有點數的,猶豫片刻后,蕭瑀拱手道:
“既然陛下對此次募捐大會如此有信心,那老臣便不再多言!只是十五萬大軍的軍資非同小可,老臣還是希望陛下能夠早做謀劃!”
“嗯!那依蕭愛卿之見,募捐大會要募集多少軍資才算足夠?”
李二點了點頭,然后問道。
蕭瑀能當上戶部尚書,在算賬方面自然是一把好手,聞言,他捋了捋胡須,沉吟片刻后,他拱手答道:“回陛下,依老臣估算,此次北征突厥所多出的十五萬大軍,若是能在三月之內結束戰爭,則朝廷至少需要多準備二十五萬貫的軍資!區區一個募捐大會,老臣認為很難湊齊這么多錢!”
“二十五萬貫!”
李二目露沉思,片刻后,他笑了笑,道:“那就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