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大人有令,為抓捕突厥奸細,即日起,太原城繼續封閉,城中百姓家中缺糧者,可前往城西官倉排隊購糧,斗米兩錢,每戶每人最多只能買一斤糧食,但官府向所有人保證,每天皆可足量供應糧食,只要去排隊,便一定能買得到平價糧食!
另,今日城中有人聚眾哄搶官倉官糧,刺史大人念在大多數百姓是受人蠱惑,告示全城,凡參與搶糧者,只要在天黑之前將所搶的官糧如數歸還縣衙或者刺史府,可以既往不咎;若有哄搶官糧而私藏者,官府會嚴查到底,并依《大唐律》,嚴懲不貸!
望哄搶官糧的百姓好自為之,沒有參與哄搶官糧的百姓,若發現身邊有人參與哄搶官糧,亦可向縣衙或者刺史府揭發檢舉,官府也會賞賜一部分糧食!”
在康衢等康國商人在密室洋洋得意之時,太原官府這邊也已經開始行動,首先,各衙署的衙役們帶著“新鮮出爐”的告示,前往城中各個關要路口進行張貼,并向百姓們宣讀刺史府的最新決定。
百姓們聞之,無不面露喜色,因為官府“每天皆可足量供應糧食,只要去排隊,便一定能買得到平價糧食”的這個保證,無疑是給因為封城而處于迷茫彷徨狀態下的百姓們吃了一顆定心丸,這個時代的百姓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還是比較低的,只要官府能夠保證城內不缺糧,只要他們每天能吃到大米飯、餓不著肚子,那短暫的封城,絕大多數百姓還是能夠接受的!
不過并非所有的百姓看到這條告示都歡欣鼓舞,有一少部分人在看(聽)到這條告示的后半部分內容后,紛紛面色一變,然后低著頭、悄悄地退出了圍觀人群。
顯然,這些人大多數都是早上參與了哄搶官糧的百姓!
“……當家的,要不咱們還是把糧食送回去吧?告示上不是說了嗎?只要把搶來的糧食送回去,官府就會既往不咎!”
一處民宅之中,一名穿著普通的婦人,對院子里的大漢勸道。
那大漢嘆了一口氣,道:“唉!告示上說的好聽,但萬一要是官府故意這么說、引我們主動投案那可怎么辦?到了官府可就由不得俺們了!再說,當時搶糧食的那么多人,官府怎么可能全部查得到?這告示一定是故意唬人的~!”
“當家的,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官府真查到你頭上,俺們一家可咋辦啊?當時搶糧的人雖然多,但那些人看到官府的這告示后,難保不會主動向官府歸還糧食,那時候他們要是供出你了,那官府還是會抓你!
那樣的話還不如你主動去向官府歸還糧食!王刺史是個好官,他既然發告示這么說,肯定不會故意誆騙咱們的~!再說,這搶來的糧食,咱們就是吃著也不踏實,官府不是在開放官倉了嗎?才兩錢一斗,咱家缺糧的話完全可以去買,何必做這些偷偷摸摸、提心吊膽的事情?你要是有個什么閃失,咱家可就完了!”
那大漢糾結良久,最后終于下定決心道:“……唔,孩兒他娘你說的有道理,這搶來的糧食吃著也不踏實,與其讓你們娘幾個天天提心吊膽,還不如將這些糧食給送回官府!這官府要是真能既往不咎,那俺自是感恩戴德,若是官府秋后算賬,那俺也認了!誰讓俺當時豬油蒙了心,一上頭就跟賴三那些人搶了官糧呢!”
類似的對話發生在城中的各個角落,正如之前吳先生對王刺史所說,太原城雖然封城了,但城中沒有存糧的人家畢竟占比不多,而且其中大多數都是相對來說比較清貧的家庭,只有這樣的家庭平日里才不會存儲太多的糧食,所以他們在得知太原城還將封城一月、城中很有可能無糧時,才會去鋌而走險!
但這些百姓們其本身還是心地淳樸的,當時若不是有心人暗中煽動,他們也不會干出這種對抗官府的事情,搶完糧食之后,這些百姓們心里其實都是非常忐忑的,雖然他們經常以“搶糧食的人有很多,法不責眾”這個理由來安慰自己和安慰家人,但這也難掩他們心中的焦慮和恐懼!